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热议!共鸣!共识!2024全国两会客车声音,请查收

作者:  信息来源:中国客车信息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24-03-07

  2024年全国两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众多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客车领域,致力于推动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他们精心准备议案和提案,提出了诸多富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改进意见,旨在为客车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客车信息网对这些议案和提案进行了简单梳理,期望能够提供有益参考,共同促进客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马军胜、委员马珺:加强城市公共交通法规政策保障

  城市公共交通关系亿万群众基本出行,是重大民生工程和重要公益性事业。然而,目前我国尚未正式出台国家层面的城市公共交通相关条例。全国政协常委、国家邮政局原局长马军胜和全国政协委员、洛阳理工学院副院长马珺建议,加快出台相关政策,完善公共交通发展的法规保障体系,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公交优先发展的配套政策。

1.jpg

全国政协常委马军胜(左)、委员马珺(右)都十分关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问题。(姜贵东 摄)

  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根据《2022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7.8万条,运营线路总长度166.45万公里,其中公交专用车道1.99万公里。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共有5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06条,运营里程超1万公里。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离不开有力的法规政策保障。上世纪60年代起,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出台国家层面的公共交通法规。2010年,原国务院法制办就《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2019年,司法部就《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受到广泛关注。但正式文件至今仍未出台,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缺乏上位法依据,一些城市政府发展公共交通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政策保障不足,严重制约了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

  马军胜与马珺联合建议,尽快出台城市公共交通相关条例,从规划建设、用地保障、运营服务、票制票价、运营安全等方面强化对地方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和规范,压紧压实城市政府发展公共交通的主体责任。

  “城市公共交通具有站点多、线路长、客流量大等特点,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群死群伤。”马军胜举例说,近年来发生了贵州安顺公交车坠湖、郑州地铁5号线“7·20事件”等多起安全事件,暴露出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急需通过国家层面立法,对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管理、禁止携带物品目录等关键问题进行统一规定。

  另一方面,受多种因素影响,城市公共交通特别是城市公共汽电车客流量近年来下降明显,加之一些城市政府未能充分履行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主体责任,未及时拨付运营补贴资金,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马军胜、马珺认为国务院应该出台进一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政策文件,加强对不同类型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指导,促进城市公共交通提质增效。“比如可以将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辆购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范围,尽快出台新能源公交车动力电池更换指南。”马军胜说。

  全国人大代表张海荣:规划建立新能源公交车动力电池应用预警机制

  在江西省九江市,一辆辆新能源公交车穿梭于城区街道。但在冬季,车内开着暖风,电量下降速度很快,行驶不到一百公里,就需要驶入充电站进行补电。近几年,全国人大代表、九江市公共交通集团25路公交车驾驶员张海荣经常为新能源公交车电池续航的事操心。

2.jpg

  “当气温降低时,新能源公交车的电池和续航问题就开始集中出现。尤其在冬天,常常上午跑完班,到中午就要进行补电。”张海荣了解到,我国运营类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报废周期为3至5年,而自己驾驶的纯电动公交车已经有五六年的“工龄”,电池寿命到期,续航不足,相比从前,每天要多充一次电。

  “即便每辆车每天只多补一次电,一天下来运行班次也会减少很多,会加长乘客的等待时间,这对于城市公交整体运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作为一线公交驾驶员,张海荣深知新能源公交车的续航能力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出行质量和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转。

  经过调研,她发现除了九江市,近几年很多城市的新能源公交车也出现了电池续航不足、动力衰减明显等情况。这是由于我国新能源公交车辆推广期间,各地普遍采取批量式采购更新模式,2022年之后,纯电动公交车的动力电池进入退役高峰,极易在同一阶段内集中出现质量问题。

  对此,张海荣建议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交企业密切关注新能源公交车动力电池更换情况,规划建立新能源公交车动力电池应用预警机制,动态掌握城市公交企业运营车辆电池健康状况。

  “预留更换购置电池专项资金也同样重要。”张海荣建议,在建立新能源公交车动力电池应用预警机制的基础上,预留出更换电池的专项资金,保障城市公共交通顺畅运营。

  前几年,城市新能源公交车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等问题还不突出。张海荣认为,随着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期的到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中各项管理规定和要求,切实做好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卢林代表:建议加大无障碍汽车和无障碍公共交通汽车生产

3.jpg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省立医院东院保健神经内科主任卢林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身为一名残疾人代表,他能够深切感受到,近些年来中国在残疾人的就业和生活保障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短板。“目前中国所拥有的无障碍汽车和无障碍公共交通汽车数量与需求量是不匹配的,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残疾人的出行。”卢林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不单单是为了残疾人,还有老年人,以及有需要的相关群体。“比如现在的公交车,在轮椅上车、放低车身方面仍然不便利”。他建议,要加大无障碍汽车和公共交通汽车的生产,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全国人大代表、玉柴股份设备智能物联技术高级主任工程师李海桦:加快突破氢燃料内燃机关键技术、科学制定国七排放标准、加快建立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玉柴股份设备智能物联技术高级主任工程师李海桦围绕氢燃料内燃机研发、国七排放法规制定与实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等提出三项建议,为内燃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 建议设立国家级的氢燃料内燃机研发专项,加快突破氢燃料内燃机关键技术

  “双碳”目标已成为全球共识。近年来,全球氢能产业发展迅速,4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氢能发展战略规划和技术路线图。我国也出台了多部支撑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国家规划,其中包括氢燃料内燃机动力系统的规划支持,但零碳排放的氢燃料内燃机动力系统的相关基础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仍需加大资源投入进行重点突破。

4.jpg

  为了让我国在氢能源作为内燃燃料的赛道上走在国际的前列,李海桦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在科技研发项目方面给予资源支持,设立国家级的氢燃料内燃机动力系统的关键技术攻关科技研发专项。”

  同时,结合氢燃料内燃机动力系统应用领域范围广的特点,李海桦提出:“建议设立国家级的分布式、模块化的高效灵活制氢关键技术研究的科技专项,支持加快氢燃料内燃机动力推广应用。”

  建议科学制定国七标准的排放限值,国七排放法规实施时间不早于2030年

  欧Ⅶ排放标准草案自2022年11月发布至今,经历了欧洲议会、欧盟委员会等机构的多次讨论和修订,其内容已发生较大变化,从排放限值、测试循环和测试方法等方面都有明显变化,降低了达标欧Ⅶ排放法规的难度和资源投入。

  对于我国国七排放标准的预研和标准草案编制,李海桦提出了他的建议:“希望国家在编制过程中深度对标欧Ⅶ排放法规最新的变化动态,并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合理制定国七标准限值,使最终的国七排放标准始终保持在国际先进水平,在大幅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提高我国车企的产品竞争力和话语权。”

5.jpg

  对于国七排放法规实施时间,李海桦提出了他的看法:“当前我国各企业控制排放技术研发和标定的投入越来越大,研发周期也越来越长,国6b已经走在了世界排放标准的前列,我建议国七排放法规实施时间不早于2030年,使各企业有相对充足的时间研究排放控制方案。”

  建议加快建立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制度,每年安排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进行研修

  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近两年,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但落实执行仍有差距。

6.jpg

  李海桦在一线工作13年,今年继续为提升高技能人才队伍能力支招,他表示:“希望由人社部门牵头,加快建立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制度,每年安排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进行对应专业工种为期一周的研修交流活动,促进技能人才知识更新与技术创新、工艺改造、产业优化升级要求相适应。”


新闻专题

更多>>

2023·第五届旅游出行

10月27日,“2023·第五届旅游出行大会”在... 更多>>

2023道路运输车辆展

5月17日-19日,2023北京国际商用车及零部... 更多>>

比亚迪商用车闪耀2023

5月17日,2023北京国际道路客货运输车辆及零... 更多>>

宇通新能源商用车极限挑战

2022年12月12日,以“绿色军团 剑指巅峰”... 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信息发布欢迎投稿意见建议诚聘精英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