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政策不是决定性因素

作者:  信息来源:能源评论    发布日期:2014-03-24

  对于我国新能源领域而言,现在最需要做的,不是施加行政命令,不是等待更多的优惠政策、继续扩大资本投资等猛药,而是将现有的政策落实并细化,用足用活。

  过度的政策介入,不仅会导致资本以圈钱为目的的短期介入,进而破坏行业的理性发展,还会弱化市场功能,导致产业发展过于依赖政策而忽视市场本身。

  2014年春节假期刚刚过去,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陆续迎来了等待中的各项国家利好新政。各方反应热烈,资本市场更是闻风而动。作为回应,新能源车企和相关锂电池概念股等纷纷飙涨。

  因此,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家加大对能源结构的调整力度,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将迎来快速发展的第二季,相关公司的业绩也将出现明显改善。同时,在内外环境共同向好的情况下,新能源行业景气拐点已现,复苏态势正在逐步增强。

  然而,经过多轮政策刺激——行业转好的循环之后,这一次新能源行业是否会如预期中因为利好政策的刺激而出现真正的复苏,这种复苏态势又是否能够持久?很多人仍心存疑虑。

  无形之手

  新能源属国家大力扶持的行业,整体对政策的依赖由来已久。可以说从新能源行业的初始伴随至今,每一次政策的调整,都能引发整个行业的“情绪”起伏,从而引起资本市场的波动。

  从宏观层面看,随着化石能源资源供应的日益紧张,以及人们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关注的不断升温,通过发展新能源以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而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大力扶持、积极发展新能源,对保障能源稳定供应、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带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等,意义更为重大。

  因此,为了推动和促进新能源领域个产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和补贴政策,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十城千辆”项目,到光伏行业的“金太阳工程”,再到持续至今的风电价格补贴……一项项利好政策,基本上覆盖了整个新能源领域的各个行业。

  这一系列利好政策,在行业起步初期,犹如一双双无形的推手,在推动整个新能源行业发展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在短时间内,吸引了诸多企业投身新能源,也吸引了大量金融资本的支持,从而迅速壮大了行业自身的实力。一时间,新能源领域成为创业和投资的热门,大家一涌而上,风头无量。

  然而,希望和现实之间的反差,规则性地体现在了新能源各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在政策的刺激作用陆续消散、最初的热度慢慢冷却之后,市场的无情和狰狞必然会显现出来。

  2010年,在4万亿投资计划推动下,全国各地在政府主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太阳城”和“光伏园”,超过了300个,仅千亿级产业园就达几十个。大量金融资本更是闻风而动,光伏产业一度成为投资热门。然而,到了2012年,由于行业产能过剩,情况急转而下,无序竞争、欧美双反等致使大面积亏损、停工,巨头企业高管出走、裁员降薪、濒临破产……中国光伏产业跌入谷底,整个行业举步维艰。

  重在造血

  不管前进的道路何等艰难曲折,新能源行业还需要继续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壮大。新能源产业始终是国家政策倾斜、重点扶持的项目。

  政策扶持的导向、推动和促进作用,谁也无法否认。中国低碳产业投资中心执行秘书长薛德英对此也持肯定态度,并认为,尤其是在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优惠政策不仅有利于行业发展和市场培育,而且对整个行业都会产生强大的提振作用。但他也同时提醒,政策并非无往不利。

  2009年年初,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四部门共同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2010年5月,中国发布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办法,提出补贴标准,并在6个城市推出试点。当时,有关部门曾乐观预计,2015年新能源车的产销量将达到50万辆。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所有汽车厂家总共只对私人卖出了4400余辆电动汽车。而在2013年,由于处于补贴空档期,销量更是寥寥。

  可见,过度的政策介入,不仅会导致资本以圈钱为目的的短期介入,进而破坏行业的理性发展,还会弱化市场功能,导致产业发展过于依赖政策而忽视市场本身。

  因此,从长远看,新能源领域各行业要真正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绝不能光靠政策刺缴。最关键、最主要的还是正常的市场驱动和本身竞争实力。也就是行业内在的造血功能。只输不造,任何时候都无法健康发展。

  红杉资本董事总经理富欣和理实国际副总裁孙旭东等多位新能源行业投资专家认为,对于我国新能源领域而言,现在最需要做的,不是施加行政命令、不是等待更多的优惠政策,继续扩大资本投资等猛药,而是将现有的政策落实并细化,用足用活。特别是在明确“市场倒逼”之后,首先要让市场归位,优胜劣汰,整合资源,从而减少无序竞争,逐渐降低高昂的生产成本,降低过剩产能,降低过度的外需依赖。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我国的新能源行业,才能够在优惠政策的阳光普照下,健康有序地发展。

动态信息其它相关新闻

新闻专题

更多>>

金龙客车服务2016厦门

大金龙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勇于承担企... 更多>>

亚星新能源客车专题报道

纵观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虽整体增长乏力,但新能源... 更多>>

大金龙第六次出征比利时客

2015年10月,第23届Busworld Ko... 更多>>

金旅第5万辆客车出口以色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复苏持续乏力、中国经济进入转型... 更多>>

最新图片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信息发布欢迎投稿意见建议诚聘精英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