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市场分析 >> 新闻正文
中国客车迅速崛起国际市场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2006年4月6日
分享按钮

    2005年3月,世界客车博览亚洲展览会上,世界客车联盟(BAAV)秘书长吕克·格洛里厄表示,中国客车企业现在生产的产品和欧洲5年前生产的产品相近,中国的客车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仅有5年,中国客车企业应着眼全球,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2006年3月29日,吕克·格洛里厄、世界客车博览欧洲展览会项目经理、亚洲展览会项目经理等客车界顶级“大腕”,以及荷兰、比利时公交运输集团等欧洲著名的客运公司代表一行十多人,风尘仆仆地从上海“客博会”现场赶到亚洲最大的客车生产基地——郑州宇通工业园。谈到此举的初衷,世界客车博览欧洲展览会项目经理表示,中国的客车正在迅速崛起,不仅实现了批量出口,而且在技术创新上有重大突破,已经初步具备了与沃尔沃、奔驰、凯斯鲍尔等世界客车巨头相抗衡的实力。世界客车联盟希望通过与中国客车厂商的直接对话,促进欧、亚客车工业的交流、发展和共同进步。

    吕克·格洛里厄一行参观了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的宇通工业园,对中国客车企业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宇通集团通过发展自主品牌的技术、产品,把握海外市场需求,扩大出口规模参与国际竞争,在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94亿元,更创出口的历史性突破,全年共签订客车出口合同2400余台,合同总额达1.5亿美元,成为行业之最。今年一季度宇通又迎来出口“开门红”,截至3月中旬,共出口客车689台,实现海外销售收入近3亿元。“中国创造”的客车产品已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传统的观点认为,客车业“技术在欧洲,市场在中国”。对这一观点,欧洲客运公司的代表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从宇通每年在上海客车展展示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车就不难看出,中国客车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正在逐步得到提升。”据悉,针对国内超级豪华客车市场推出的新车ZK6128H,是宇通最新全力打造的欧式高档客运产品。整车造型源自欧洲著名客车设计师之手,并由宇通公司技术中心完成整车结构设计,在外观上继承了曾荣获欧洲“红点奖”德国“莱茵之星”的造型特征,并进行了多方面自主创新,拥有多项国家外观专利。在引进基础上的不断创新不仅提升了国产客车的品牌竞争力,也为中国客车迎来了全新的世界机会,来自荷兰、比利时的公交运输集团纷纷表示将预订宇通客车。

    去年,吕克·格洛里厄曾表示,中国客车有望在两年后逐步进入欧美市场。然而,时隔不到一年,宇通客车即迈出国门,批量出口到古巴、伊朗等国家,其他中国客车也成功打入英国市场。3月18日,中国出口古巴的第1000台宇通客车交接仪式在郑州举行,成为中国客车出口的里程碑。

    中国客车的小批量出口始于21世纪初,那时的宇通才出口20多台车。时至今日,宇通已经成为国内、海外销售的双冠王。由此不难看出,在客车行业尚未形成出口气候之时,宇通已经在思考其海外布局,推动着中国客车出口的良性发展。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思路让宇通在海外市场后来居上,也使得国产客车在国际市场声名鹊起。自2000年以来,中国客车出口平均涨幅达63.68%%,并呈逐年上升态势。去年全国大中型客车出口量达6000台,宇通占了1/3强。

    汽车业相关专家日前指出,中国汽车“走出去”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三方面,其一,技术认证;其二,外资在国内外所设立的知识产权壁垒;其三,海外市场利用“非市场经济条款”对中国汽车的反倾销。

    基于对上述三大问题的洞察和理解,宇通集团立足于自主创新,长期致力于拓展高附加值、高技术的品牌出口道路。从宇通客车海外战略可以看出其在国际上“以技术换市场”的品牌突围之路。中东、非洲、中南美洲这些市场容量巨大,本国汽车工业薄弱,对价格又非常敏感,让成本低廉的中国汽车获得了机会。然而欧美市场难以突破一直是困绕中国汽车出口的心结。继金龙客车闯荡欧洲之后,去年底,宇通客车通过美国代理商签单并以样车进入美国东部客车市场。日前,宇通自主研发的ZK6831DA顺利通过美国DOT认证,并且出口美国市场,成为机场快运巴士,用以接送往返的旅客。宇通也是国内客车行业首家通过该认证的客车企业。中国客车无缘欧美市场的历史就此宣告终结。

    中国汽车出口的五低格局(低端市场、低档车、低价格、低利润、低质量)也有望从此得到改观。宇通集团所确立的技术、品牌优势也已逐步转化为市场业绩,并且成为国际市场上此起彼伏的对华商品的反倾销声浪中,为数不多的受到正面评价的中国品牌。现在,国际客车巨头参观宇通,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客车在世界客车专家和欧洲客运公司心目中的地位正在日渐提升。从中国客车企业艰难地“走出去”,到欧洲客车大腕主动“走进来”,中国客车的世界机会渐行渐近,国产客车必将由此掀开国际化新的一页。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