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虽然撰于一年前,但作者在当时就看到了农村客车的不可替代性,对农村客车市场进行了一些预测,并提出了一些有建树性的观点。然而时至今日,尽管有一些企业投身到农村客车的市场中,但是这块市场的情况比起一年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由此,希望此文能给我们的客车企业一些启发。
农民出行难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农民出行难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找到了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口,站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角度来看,农村客车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
第一,“村村通客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渠道。
在2005年交通工作会议上,时任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强调,要加快让农民兄弟走上沥青路和水泥路的步伐,以实际行动支持“三农”工作,抓紧做好实施农村公路建设“5年千亿元规划”的前期准备,从2006年起,将连续5年共投资1000亿元修建农村公路;加快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继续完善农村客运站点设施,新建农村公路要同步规划建设客运站点,把客运站建在乡镇,把停靠点设在村头,切实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安全舒适的客车,享受交通带来的文明。农村客车不可替代的特性在国家的政策层面表现得十分清楚。
第二,农村客车具有公益性的特征,是其他交通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有人说,现阶段的农村客车班次少、线路设计复杂,远不如“黑车”方便;还有人认为,只要路修好了,买辆摩托车就可以解决交通出行问题。这些都是一些极端片面的想法,只能够满足少数人的利益和需求,按照这些观点来发展,最终仍然无法解决农民出行难的问题。比如“黑车”,且不论他是否合法,其最终目的是盈利,而且其所有运营行为都必须符合自己的利益和兴趣,不赚钱的活不做,不符合自己兴趣的活不做,与自己时间或利益发生冲突的活不做等等,随意性很大,而且宰客现象更是家常便饭,乘客的利益无法得到保证。而农村客车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其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解决老百姓的出行问题,至于班次安排、线路设计都只是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的一些具体环节。由于农村客车具有公益性的特征,代表了政府的亲民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因此,农村客车是其他交通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第三,从农村客车标准来看,农村客车是最适应农村客运市场需求的。
之所以要制定农村客车标准,主要是现阶段的客车产品中,还没有出现真正能够满足农村客运市场需求的客运车辆。根据农村客车标准来看,农村客车将满足安全性、经济性、通过性、实用性、耐用性、稳定性等多方面的要求,是最适应农村客运市场需求的客车产品。比如,对强度的要求高:“车顶静承载能力≥客车最大允许总质量”;对安全性要求高:“安全性能应满足GB7258及相关标准的要求”,虽然标准对农村客车的最高车速有所限制,但对安全性的要求却与高档豪华客车的要求相同;并对随行物品存放区面积和相关设施提出了很高的标准。但是在内饰方面要求不高,对座椅的舒适程度也没有特别的要求,这些方面都有利于客车生产企业降低成本。因此,我们说,农村客车的这些技术性能也是其他客车产品所不可替代的。
第四,农村公路客运是将农民送上火车的最佳方式。
由于火车提速和民航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客运市场受到了一定的挤压,但是,针对农村客运来说,不仅没有受到挤压,反而还带来了许多发展的契机。如果把铁路和民航比作是“主动脉”,那么农村客运就是“支脉”,“主动脉”畅通无阻将带动“支脉”的循环,“主动脉”的“血液”流量也得依靠“支脉”来输送。虽然说铁路的网眼越来越密,但离开了农村公路客运将很难让农民真正享受到火车提速的成果,农村公路客运是将农民送上火车的最佳方式。
农村客车不可替代的特性,决定了其高速发展的趋势是不可抗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