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笔客车出口的交易给中国客车界带来不小的惊喜——当宇通集团总裁汤玉祥向古巴交通部部长帕叟先生交付第1000台宇通客车的钥匙时,沸腾的也许不仅仅是宇通集团,甚至有人说,这标志着中国客车出口又将迎来一个新的里程碑。
实际上,出口对于中国客车界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拿2005年来说,车界的关键词之一就是“出口”,在日历表上,分明记载着一桩桩值得欣喜的事件:2005年继河南少林将客车卖到哈萨克斯坦后,3月,郑州宇通客车与古巴签下总金额高达2.4亿元人民币的出口订单;5月,厦门金龙客车签约出口已达450辆;6月,金龙样车登陆英国;8月,宇通客车再获古巴630辆续购订单;10月,宇通客车获得伊朗订单1000台……以宇通集团为代表的中国客车企业,通过建立自主品牌,初次试水海外市场便赢得满堂红,其他客车企业如大金龙、厦门金旅等客车制造商也都积极主动地寻找海外订单并取得了非凡成就,中国民族汽车品牌昂然走出国门,扬威海外。有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全国产销客车再一次蝉联世界冠军,共出口10座以上(包括10座)客车6400余辆,同比增长30%以上。
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用时下一部流行电影的片名来说,的确是“看上去很美”。
然而,对于这种“看上去很美”,来自业界的质疑声也从来没有中断过,理性的思考常常会让人探寻这种表面繁荣后的隐忧:就在客车企业为出口前景勾画锦绣蓝图的时候,有人怀疑,以廉价取胜的中国客车出口走不远;也有人担心,客车出口一哄而上,会重演当年摩托车在越南的失败;甚至还有人认为,客车出口会成为一锤子买卖。而在去年年初,面对中国客车争相出口的景象,还有专家指出繁荣背后的四大出口困境——心态浮躁、恶性竞争、服务落后、缺乏战略,让人不禁对客车出口前景充满担忧。
的确,早在前些年,我国各类商品大量涌入国外市场,出口繁多,引起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是,由于一些出口商品低质、廉价,甚至有的给人以倾销的印象,这就使得“中国制造”在某些国家几乎成为对低端产品的嘲弄,严重地损害了我国出口商品的形象与信誉,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而今,随着我国正逐渐成为全球客车制造中心,客车出口数量逐年上升,客车出口是否也会重蹈覆辙?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反观客车的出口现状,不难发现,我国的客车出口尚处于试水的初级阶段,各方面还没有成长、成熟,要想从客车大国发展
成为客车强国,我们的客车企业还面临重重考验和诸多困难。
要求商品物美价廉是消费者的普遍购物心理,这两者通常不可分割。然而,我国客车得以出口频频,并不是主要因为“物美”,而是仍然过多依赖于“价廉”的优势。2004年,我国客车出口4784辆,出口金额8102.6万美元,即出口客车单价仅为1.69万美元,企业获得的利润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深究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客车出口被国外企业打压之外,附加值低是其中的一大原因,虽然也有 CKD、SKD出口客车的现象,但毕竟属于少数。客车制造企业急需提高技术含量,来获得更大的效益。另一方面这也是由于国产客车出口缺乏战略性造成的。我国客车出口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一狭窄的市场区域,高度重叠的目标市场和客户,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国内厂商在出口时的自相残杀;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客车企业希望通过出口来提升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这种重名不重利的出口心理更加剧了海外客车市场的恶性竞争。
产品卖出去,服务谁来管?许多客车企业在大谈出口、盘点出口多少个国家和地区时,往往对出口客车的售后服务问题避而不谈。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后患无穷,一方面伤及企业的品牌,在商品出现毛病的时候不管不顾,企业品牌终究会在这一市场上随着毛病一起自生自灭。另一方面,这样也不利于长期拥有已经取得的市场,客车企业花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开拓市场,却只做了“一锤子买卖”,实属鼠目寸光的短视行为。更严重的是服务跟不上,名声坏的不仅仅是这家企业,中国客车的整体形象在海外都会受损。在这一方面,也有企业为行业做出了表率。例如宇通集团,通过建立海外售后服务体系,逐步构建海外售后服务网络,致力于“可持续发展”。2005年8月份,宇通海外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其精心挑选并进行专业培训后的20名海外服务人员分赴北美、独联体、中东、北非、东南亚等地区或国家,为现有海外车辆提供得力的服务保障,并为当地提供技术培训支持和配件供给。除此之外宇通还不断将“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通过在本地设厂,输出技术的方式,输出宇通品牌。
重销售轻战略也是国内客车企业在出口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比如一些企业被动等待买家上门,一旦有买家到来,想尽一切办法不顾一切后果,也要把订单抢下来,很少有在国际市场上主动出击的。这种现象的背后,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国际贸易人才,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缺乏长远的、主动的全球战略。随着国内客车市场的趋于饱和,行业竞争的压力日益严峻,产能过剩已成为多数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于是走出国门,到海外求生存自然就成为我国客车企业的一个必然选择。然而,这种不讲究长远战略的出口行为,其生命能维持多久,结果肯定是不容乐观的。
可见,我国客车出口面临的现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竞争,中国客车行业决不能为一时的成果遮住双眼。客车出口对于我们的汽车行业来说,其地位与意义已经显现,在2005世界客车博览亚洲展览会上,“客车之父”——世界客车联盟秘书长吕克·格洛里厄就称,出口将是未来中国客车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首要手段。这表明,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拼搏已经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对于这种关注,我们应该感到骄傲,更应该扬长避短、努力发展,争取有一天能把中国制造的客车开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