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市场分析 >> 新闻正文
谁来填补农村客车市场的空白
文章来源: 中国工业报 记者祝贺 发布日期: 2005年2月19日
分享按钮

--交通部官员谈农村客运市场建设 

    2004年以来,交通部对农村公路建设做出战略性调整,加大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这一举措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民们的出行问题。但是道路修好后,人们是否还是像以往那样坐拖拉机出门?人们能坐上什么样的客车出行?这个问题也非常值得关注。近日,记者走访了交通部公路司道路运输管理处的官员,他向记者阐述了对改进农运市场的一些观点。
 
  据报道,今年2月交通部决定,从今年起国家将投资500亿元,用3年时间建设一批东部地区到村、中部地区到乡、西部地区县际间的公路。到2010年,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和行政村都要通公路,县到乡公路基本达到高级、次高级路面标准,乡到行政村公路消灭无路面状况。届时,道路状况将发生明显改善。但是在农村客运市场长期存在的经营行为不规范、车辆技术等级低、服务质量差、安全形势不稳定等突出问题,却使得农村乘客的利益难以保证。
   
  针对这种情况,这位官员介绍说,4月初交通部在全国东、西、中部的6个省份中,选取13个地市或县级城市作为试点,要求两年内实现“村村通班车”的最终目标。
 
  在谈到目前农村客运市场一直发展比较滞后的现状时,这位官员认为,有三个因素是重要的制约。首先,道路是制约发展的首要因素,现在我国西部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有些地区还没有通路,或者路况条件非常恶劣,在道路基础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要想在这些地区发展农村客运业是一个非常困难事情。其次,就是客车的因素。他认为,目前我国的客车没有一款车型是为中国的农村客运量身定做,也没有完全能够适应农村客运市场发展需求的客车,这也是制约农村客运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就是老百姓的乘车意识不够强。农民们习惯于乘坐拖拉机、机动三轮车,同时对客车的票价要求非常高,他们只有在车票价格非常低廉时下才能接受。目前承担农村客运的虽然有一部分客车,但是更多承担客运的是货车、三轮车、农用车、摩托车、助力车,甚至人力车,没有合适的农运客车车型,也成为以上不规范客车屡禁不止的原因。而且应该看到,现有的农运客车拥有量与现实的农运量需求相差还很大。因此,发展农村客车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采访中,这位官员还提出了自己对农村客车配置的几点要求。他认为,第一,农村客车的安全性能要高。要能保证满足正常安全运输的需要,这是客车运营的前提条件也是基本条件。第二,农村客车适应道路条件的性能要强。在农村,大部分道路较窄,路况较差,有砂石路面,甚至有的连路面都没有。这就要求客车的动力性要好,适应公路条件要好,才能较好地在农村公路上行驶。第三,农村客车的价格要低。这是对客车经济性的要求。在经济性中包括购置费用和使用费用两个方面。首先要想使这种产品在农村有生命力,它的价格就要低,一般不能超过三四万元,如果过高的话,农民们承担不起,就会选择其他能承担得起的车辆。其次,客车的维护费用要比较低,包括耗油量要低,对适用油号的要求要低,车辆不易损坏,便于修理,对配件要求不高,配件价格也相对便宜。相比较之下,客运客车农对车辆舒适性的要求不是太高。而在车型上,7~10人的中巴车是比较合适的。
   
  该官员还谈到,在交通部已经颁布了大力加强农村客运发展政策的前提下,如果国内的生产厂家愿意设计、生产适合农村客运市场的车型,那么市场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从另一方面上说,如果生产出了这种合适的车型,也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农村不规范车辆的运营。目前,虽然已经有某些厂家有此意向,但是这个举动需要加快步伐。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