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动态信息 >> 新闻正文
明年商用车市难以迅速回暖
文章来源: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发布日期: 2005年12月15日
分享按钮

    2005年1~10月份,汽车行业累计销售458.83万辆,同比增长11.04%。其中商用车累计销售146.64 万辆,同比下降1.23%;商用车分车型销售增幅情况看,除了货车略增4.14%外,客车、半挂牵引车、客车非完整车辆、货车非完整车辆销售分别下降5.53%、45.55%、3.50%和2.30%。从整个市场态势看,商用车市场2005年后市难以回天,低迷之势将延续全年,并将对2006年的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

    利好因素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第一年,预计GDP增长率将在8.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19%左右。商用车市场存在一些利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整个汽车行业看,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已经发布,《汽车工业“十一五”规划》和有关配套措施等,对商用车市场有一定拉动作用。

    另外,国家近三年颁布施行的有关法规政策,对商用车市场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也为商用车市场的结构调整和后期理性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比如,对超限超载的治理;国家《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和《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颁布实施,有利于促进商用车技术的标准化和提高技术水平;新《交通法》的实施,有利于改善汽车使用环境,尤其是对农用车管理的改革,有利于轻型车市场的发展等。

    第二,商用车出口需求明显提高,有利于商用车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商用车整车和零部件出口进入一个难得的机遇期,海外出口将是弥补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第三,为满足法规要求和适应道路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商用车发展的高技术含量化、豪华舒适化的趋势日趋明显,由此带来技术提升和附加值提升,将使整个商用车的价格区间有所提高。

    第四,新一代中央政府高度注视“三农”问题,十六届五中全会特别提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市场对商用车的需求将出现明显的增长态势,广阔的农村将成为商用车市场竞争最活跃的天地。

    明年难以迅速回暖

    但是,必须看到,2006年商用车微观市场,可能比2005年的形势更加严峻。

    第一,2006年是新一轮的“五年计划”刚刚开局,但是,实际上“十五”的一些老项目处于收尾和竣工验收阶段,而许多新的建设项目处在准备阶段,市场有可能出现短暂的需求空当,加上GDP增速趋缓,投资增速低于2005年等,这些对商用车市场开局是不利的。

    第二,从2005年看,商用车已经进入新一轮的调整期,市场形势没有好转迹象,开工不足、能力放空的局面将继续下去,不仅影响当期的收益,这种惯性更会影响人们对2006年商用车市场的信心。

    第三,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法规成本继续上升、原油市场价格频繁波动带来物流运输成本的不确定性等,导致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再加上恶性竞争的价格战,许多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2006年商用车企业有可能出现大面积亏损局面。

    第四,近年来,在商用车领域,尤其在重卡领域,跨国公司的产品、技术、资本的渗透现象逐渐明显,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商用车的产品研发、技术升级,而另一方面则可能对未来商用车市场结构变化和市场竞争,起到推波助澜的催化和促进作用,未来两三年,中国商用车市场现有的竞争格局有可能彻底改变。

    第五,商用车市场的低迷将波及零部件生产、汽配市场等分层次的市场领域,受利益的导向作用,可能会引发商用车原有资源体系的重新组合,促进商用车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展望2006年商用车市场,总体感觉是受利好因素的影响,低迷之势有望得到一些缓解,但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商用车市场难以迅速回暖,商用车在整个汽车市场的需求比重小于乘用车的局面不可改变。考虑行业统计因素,预计全年商用车市场需求量在200~240万辆之间,增幅在10%左右,甚至会低于这个水平。

    总而言之,商用车市场近两年将处于市场嬗变的痛苦调整期,面临的形势比乘用车严峻得多。但是,商用车企业不可因暂时的挫折而丧失信心。应当看到,作为汽车工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商用车行业与国家GDP增长的相关性很强。据统计,目前我国卡车保有量为1000万辆,按照我国预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再过10年,卡车的保有量比现在至少有2倍的增加,因此,从总的趋势看,与经济增长相吻合,商用车有望继续增长10年,而这期间商用车市场的起伏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商用车市场,同样可以套用这样一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