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修订强制性国家标准《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13094-1997)(简称“要求”)的征求意见阶段已接近尾声,今年底我们将完成标准的制定工作。”负责具体修订工作的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标准委分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孙鹰6月3日对记者说。
这是涉及客车全行业的安全法规。据悉,迄今为止,除正在修订的“要求”外,针对客车的强制性安全标准还有《轻型客车结构安全要求》和《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此外,还有一批客车推荐标准。
法规是提高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用法规保证制造商抓好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客车的安全性比其他车型对社会的和谐影响更大。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全世界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估计超过50万人,伤1000万人,而我国则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最严重的国家。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2004年全国发生特大交通事故55起,其中客车事故32起,占特大交通事故的58.2%。
4月中旬,国家质检总局召开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工作研讨会,准备于今年年底前将M2/M3车型(9座以上乘用车)纳入召回管理范围之内。会上,有关人士指出,现在我国群死群伤特大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是车辆总体构成不合理,整车安全技术性能较差。
严峻的现实使人们不得不正视客车安全性问题。这种趋势将在我国客车安全法规的制定上体现得比以前更明显,安全法规经过不断修订和追加,变得越来越严格和完善。 安全性不应遗漏车辆的任何相关部分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是在一年前列入了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的,由建设部科技委城市车辆专家委员会和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总公司共同组织修订。
孙鹰介绍:“GB13094着重考虑的是客车在结构方面的安全性,在制动、灯光、排放、噪声等方面,客车产品要执行相关的汽车强制性标准。此次修订是采用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2001年11月20日颁布的2001/85/EC指令,也采用了欧洲经济委员会法规ECE R36中的个别条款,这些条款在85指令虽未涉及,但直接关系到客车的结构安全。”
记者从孙鹰手中的修订“要求”征求意见稿看到,客车的安全技术不仅涉及轴荷分配和装载要求,以及上部结构强度、稳定性等技术性强的内容,而且还涉及出口的数量和位置、车内布置、防火措施等安全防范措施。厚厚的征求意见说明,长达1万多字。
法规要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孙鹰强调:“GB13094的修订本着我国骨干客车企业和先进的客车产品能够达到或经过技术改进可以达到的原则,保证标准技术内容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由于安全涉及的社会面很广,所以无论是汽车消费者还是政府管理者都对未来汽车安全性的期望值愈来愈高。只有不断提高我国客车安全技术水平,才能保证我国客车工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是基于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看到宇通、金龙、黄海等许多客车企业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冯飞认为:“第一类企业是做标准的企业,在行业中是具有统治力的,第二类企业是做品牌的,第三类企业是做生产的。出现这种分层结构,就意味着这些企业创造赢利的方式和获得利润的大小会出现明显差距。”
孙鹰说:“个别实力较强的、具有战略发展眼光的企业,会主动对产品进行技术升级,以占领技术的制高点,保持行业的领先地位,但也有一些企业,或是由于技术水平的原因,或是限于眼前的、局部的利益,缺乏对新技术,尤其是关系到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新技术的采用。因此,先进的技术标准不仅对产品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还会对保障公众安全、控制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对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产品亮出了’红牌’,优胜劣汰,强者生存,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我国客车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
现实中并不缺乏标准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例子。比如,目前我国安全技术水平最高的客车基本上是公路客车,实际上,《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标准的出台,对公路客车安全性能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
法规不断加严是大势所趋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的经济要与世界接轨,采用国际标准是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需要,是跨越其他国家贸易技术壁垒的有效手段。
孙鹰告诉记者:“ 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竞争,世界各国都尽可能地设置壁垒以保护本国产品和本国贸易,但WTO的自由贸易原则使得关税、进口禁令、配额管理、出口补贴等保护手段逐渐不能使用,而技术法规、标准等方面的技术壁垒却不受此限制。因此,GB13094的个别指标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会比2001/85/EC的要求更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