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能生产高档公路客车的厂家空前增多,而且一通三龙等强势品牌正在对其他同行形成强大的挤压力,客车市场的集中度也在缓慢地提高。偏居西南的桂林大宇如何闯出自己的天地?错过世纪之交市场井喷期的桂林大宇能否赶上新一轮的市场增长?
与几年前因为外方韩国大宇不断被重组而大受影响相比,从去年至今的桂林大宇已非昔日“吴下阿蒙”。一方面是朴再弘这位桂林大宇最年轻的总经理给公司带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桂林大宇开始不声不响地进行一轮新的战略规划与实施,包括企业文化、机构调整、新品研发、营销策略等方方面面。截至目前,虽不能简单下结论认为桂林大宇已取得成功,但这些措施确实正在奏效。
桂林大宇是很低调的一个企业,也是很有特色的一个企业。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个有影响力的中高档客车生产基地,桂林大宇在政策方面没有享受到本地政府的优惠条件,只能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其谨慎和低调使不少人士认为桂林大宇无所作为,但其实这个客车企业正在经历“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的过程,比如在薄弱地区推行经销商制度,比如向客户推荐大宇新型底盘,比如不接受一些公交企业的“零首付”条件;再比如避开与强势公交车厂家的直接竞争,在两广地区的公交市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鼓励原来的忠实用户组成中小型公交公司,使用桂林大宇客车,然后再徐图进取…….所以这些都显示出桂林大宇人的务实精神。
尽管如此,在“一通三龙”均杀入公交车市场分“一杯羹”的同时,桂林大宇如何才能实现“曲线救国”?“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能否最终获利?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高档公路客车市场,桂林大宇如何才能守住阵地?在客车行业品牌效应不断显现的同时,桂林大宇怎样能让更多的用户了解和认知自己的产品与品牌?一切仍有待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