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曙光集团黄海公司创出了建厂生产史上的新纪录,与2002年重组之前相比,同月日产量翻番,月产量突破650台大关。业内人士分析,这是黄海公司成功转制后在对产品结构调整、市场战略调整的基础上,品牌影响力得到了快速提升的结果,同时也巩固了其在大型公交行业的老大地位。
黄海公司大幅提高产量,是为了满足市场上迅速增长的对黄海客车的需求。在重组之后,黄海公司上下齐心协力,迅速调整产品结构,适时推出了新一代公交车,在行业内一炮打响。特别是在去年北京奥运招标取得第一大单后,黄海的优势更加明显。BOB系列车型得到了北京、上海、温州、唐山等全国高端客户的普遍认同,黄海品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客户对黄海客车的信心不断增强,配套也有了良好的信誉,有一大批优秀供应商向黄海集结。2006年,公司的优良订单增多,并从年初开始就高开高走,达到了历年来同期的最好水平。
为了保证产量的快速提高,黄海公司在生产管理和制度创新上狠下功夫。公司生产系统内部严格抓日产均衡,当日的生产任务必须做到“日清日结”,通过精心合理地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并推出相应的激励机制;黄海各相关单位一线工作都围绕生产中心进行,保证物料及时供应,能在生产线上进行的工作量,决不允许下线后进行,并全力做好产前准备和工装准备;同时,黄海公司提倡各单位提前想问题,加强信息沟通及协作精神和“瓶颈”工序的管理,建立提前预警机制并能及时得解决。在树立起下道工序为上道工序负责的思想的同时,公司质管部门加大质量考核力度,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要严肃处理,并实施追溯制。
按照当前的发展势头,黄海公司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迎来公司历史上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和经营质量最好的年景,实现历史性的新跨越。曙光集团副总裁、黄海公司总经理郝庆军表示:黄海公司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革新和管理,扩大转制重组的成果,迎来企业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