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市场分析 >> 新闻正文
论汽车及发动机出口战略
文章来源: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作者:倪式如 发布日期: 2005年9月12日
分享按钮

  随着中国汽车社会的到来,国内汽车市场虽仍在继续增长,但出口到国外仅占市场的1%,反映出出口竞争能力薄弱和出口自主权旁落。因此笔者提出这个主题,并分别从四个方面予以剖析,即制定出口战略的必要性,出口战略的内容,实施战略的措施,预测实施效果。希望对做强中国汽车工业有所裨益。

  制定出口战略的必要性

  2005年,我国汽车产出能量估计可达550万辆以上,成为世界第三大生产国。不论产量、销量、生产规模还是生产基地分布,汽车产业成为支柱工业的地位都已肯定。但我国出口量小、能源不足、自主开发能力弱、汽车出口缺乏政策支持、企业领导精力集中在国内市场竞争、追求短期效益、出口受到跨国公司干扰等问题明显存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

  第一,我国还不是汽车强国——卡车、客车、小型车还有些出口能力,但出口量仅占产量的1%。

  第二,出口受制于跨国公司。我国许多合资企业,在谈判之初曾提出过“出口反销”。但20年来,主要还是争夺中国市场,国外许多大企业竞争对手,转移到我国市场上来。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第三,出口产品呈现出低价格、低水平、小市场的状态。

  第四,我国是石油、水、资源不足的国家,应当考虑采取“卖车买油”路线。

  第五,我国经济和世界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也反映在汽车出口和自主开发水平上。

  出口战略的内容

  我国建国以来,一直是汽车进口国。到目前汽车产业成为支柱工业,并正在进入汽车社会的时代,逐步增加汽车出口,有利于我国社会和谐发展,有利于经济平衡,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和提高技术水平。

  因此,就涉及出口目标、经济目标,自主开发品牌加快,合资企业如何出口世界市场区域的目标以及我国汽车出口政策等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

  在出口总目标方面。按每一个五年计划增加5%,即十一五计划为5%(2010年),2015年为10%,2020年为15%,2025年为20%,2030年为30%。我国出口最高水平只能达到30%左右。

  大力扶持自主品牌出口。对合资企业鼓励合作开发,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优先出口东盟、上海合作组织六国、非洲、中东等地区。

  吸取纺织、家电、摩托车等出口经验。

  学习日本、韩国出口经验,走“卖车买油”路线。

  在国外建厂或建装配厂,扶持不发达或次发达发展中国家。

    实施出口战略的措施

  汽车产品出口率高,标志着国家工业化、科技化水平提高,这项任务任重道远,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以自主创新带动发展。

  一是出口产品要执行六项国际标准(安全标准、油耗标准、排放标准、噪声标准、道路驾驶标准);二是要加强自主开发能力,增加自主产品知识产权;三是要建立十大出口基地;四是提高中国品牌知名度;五是到国外举办汽车展;六是要利用合资企业共建出口目标(难度甚大);七是建立汽车出口销售体系及售后服务体系;八是要培养开发人才、出口销售人才。

  对出口效果的预测

  如果能够坚持做到以上几点,笔者认为每年外汇收入将达到500亿美元;能够有效缓解能源费用;自主开发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增强,2010年将占全部产品的50%,并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要。

  总之,有出口目标和没有出口目标的设想,效果是不一样的。我国汽车工业是国家支柱工业,但同时是为世界市场服务,为世界和平发展服务的。我国汽车工业以人均计算,还未达到国际平均水平,整个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所谓“产能过剩”论,认识上有很大片面性。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