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市场分析 >> 新闻正文
中国汽车零部件与汽车配套关系发展分析(下)
文章来源: 《汽车研究与开发》(2005年第10期) 作者:张正智 发布日期: 2005年12月2日
分享按钮

  2.4 中国汽车零部件与汽车配套关系现状

  2.4.1 跨国零部件公司涌入我国

  世界“6+3”汽车跨国公司已悉数进入我国建立合资公司,为其配套的零部件公司也相继进入我国,且已成为一股潮流。世界已有近30家大的跨国零部件公司,以合资、控股、独资的方式,在中国已建立零部件企业近500家。如德尔福、伟世通、博世、电装、李尔、江森控制、天合、德纳、玛格纳、菲特尔·英古、法雷奥、大陆、弗雷西亚、采埃孚、纳铁福、奥立托夫、本特勒、海拉、贝洱、爱信精机、矢崎、小糸车灯等。

  随着欧美、日韩等跨国公司的进入,其平行式整零关系、塔式整零关系也带入我国。

  如德尔福公司,2004年世界销售额达到287亿美元,在北京、上海、长春设有代表处,在中国建有合资、独资企业20家、1个技术中心、1个培训中心、有7000雇员,在中国投资已超过5亿美元,年销售额已达7亿美元,几乎为国内所有整车企业配套。

  再如博世公司,2004年世界销售额达到498亿美元,在中国已建有15家合资、独资企业及机构,投资额已超过6亿美元,年销售额已达10亿美元,其产品平行供应多家国内主机企业。

  由于中国的汽车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更大,外资零部件企业进入中国已成汹涌之势。大众公司进入中国,原配套厂家已有一百多家来华建厂;通用公司对华投资伊始,就吸引相关配套厂家44家来华投资建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仅2004年以来,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投资额就超过30亿美元;广州由于丰田、本田、日产的落户,相当多的日资零部件企业落户广州,广州轿车零部件配套市场,几乎被日资垄断;由于天津一汽、丰田的合作,就吸引丰田几十家配套企业落户天津;由于北京现代的建立,原韩国现代的配套企业几十家就相继落户北京顺义,原有北京的零部件企业,绝大部分被边缘化,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

  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的企业,一般都有很大的经营规模、很强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跨国经验,具有与整车企业同步开发新车型的能力,具有系统开发、模块供货的能力和经验,几乎都是跨国公司的系统、模块供货商;这些企业产品一般都是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这些企业对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及产品已构成严峻挑战和威胁。

  2.4.2 国内整零关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除跨国公司在零部件高端配套市场占有一定优势之外,中国整零关系也在发展变化。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上万家,但规模以上企业只有1500家左右。

  在商用货车、客车领域,包括微型货车、微型客车,其配套基本以中资企业配套为主;在轿车领域,特别是在中高级轿车领域,则是以合资、独资企业及外购零部件(进口)配套为主。虽然有的车型国产化率已达80%,甚至90%以上,但是基本以在华的合资、独资企业的产品配套为主。

  在以中资为主的整车企业,目前基本仍未完全脱离集团、地方、部门内部采购配套的传统配套模式,对于其内部控股、独资零部件企业,则优先安排配套;对一般社会配套企业,同一种外协零部件可能安排两家、甚至三家不同额度的配套;对一般外购件,如轮胎、玻璃、蓄电池、轴承等,则视情况采购配套。

  主机厂把同一种零:部件基本采取A、B、C几家(或称几级)配套订货的模式,成为目前我国主机厂采购外协零部件的主要模式。只有部分零部件从核心零部件企业独家采购(一般是内部控股或独资零部件企业)。

  从几家零部件企业供应同一种零部件的模式,一般A级供应商可能分配60%—70%的供货量;B级供应商可能分配20%~30%的供货量;C级供应商可能分配1O%的供货量。有的主机厂将C级供货商定为预备供货商。同一种商品的A级供货商,一般要比B级供货商的供应价格高5%左右。

  有的主机厂,这种A、B、C级供货关系并不稳定,因某种原因就可能会被调整。原来可能是独家供货、A级供应商,但由于独资、合资、民营企业的竞争,主机厂考虑自身利益等原因,可能将其下降为A级、B级,甚至C级供货商;就是主机厂百分之百的全资子公司,目前,也不能保证独家供应,也可能有20%—30%的供应量从外面采购,以给子公司施加压力。

  同一种规格零部件,主机厂从几家采购的模式,既便不是产品换型期,也有可能因供货商的产品质量、供货期、服务、价格,甚至某种因素而被中断供货。

  有的主机厂产量只有万把辆,甚至几千辆,同一种零部件,也要分给几家供应,使零部件企业更陷入困境。

  分析主机厂同一种零部件从几家采购的原因如下:

  (1)中国轿车工业发展时间较短,零部件企业正在成长中,对企业产品质量、供货期、价格、服务等都不太摸底,尚有些不确定因素。主机厂在选择时,目标并不十分确定,有一种先试着来,考验后再最后确定的意思;

  (2)也有的主机厂不得不按着政府、上级意图办事,指定采购经常发生;

  (3))主机厂与供应商之间,有的存在资产关系,出于利益考虑,只能采购或绝大部分采购这样企业的零部件;

  (4)因主机厂对配套厂一般没有管理和技术上的支持,配套厂采用先进工艺、改进管理等,使产品成本下降,主机厂并不能分享,而是配套厂独享。主机厂选择几家供应商进行竞争,从而使采购价格下降,这样主机厂也能享受到降低采购成本的好处,使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5)通过人际关系、不正当的手段来确定采购关系的也占相当数量。

  2.4.3 中国整零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4.3.1 零部件配套有被外资企业掌控的趋势

  由于欧美、日韩跨国零部件公司随整车相继进入我国,由于管理先进、技术领先、产品质量高、加之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保持原配套关系的延续性、以及整车合资企业的中方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缺少话语权,在采购零部件方面,往往由外方掌控,自然使外方控股、独资零部件企业的产品成为首选。特别是在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领域,外资零部件企业的产品更占有优势。据重庆市的调查,在轿车零部件市场,外资企业零部件已占到85%以上;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领域,外资企业零部件已占到95%以上。

  2.4.3.2 几家采购的模式使零部件企业竞争力低下

  中方有主导权的主机企业,由于同一种零部件分几家采购,使采购价格不是根据零部件生产成本决定,主机厂在订货时压价,主机厂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供应商为了生存,忍气吞声。把对供应商的取舍、采购量的变动、采购价格、返款等主动权完全由主机厂控制,把困难、风险全部转嫁给供应商。在农用车、轻型客、货车、微型客、货车及微型轿车领域,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和严重。

  这种整零关系模式的存在,使中国零部件小企业林立。由于规模小,无法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生产成本高,无力投入研发、生产工艺改进、设备更新等,造成生产落后,产品质量上不去,开发能力弱的严重后果,使竞争力低下。时间一长,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2.4.3.3 车型多,配套商难以适应

  整车跨国公司的全面进入,由于国别多、公司多、车型多,给中国汽车零部件配套商在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专业化、规模化等,带来极大困难;又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汽车换型快、生命周期短、供应商在不能确保其产品在几年内能否稳定供应的情况下,一般不敢冒风险投资,进行研发新产品、搞工艺改进等。如此,适应新车型的能力就会下降,淘汰出局的风险就越大。

  3 中国汽车零部件与汽车配套关系的来来发展

  中国汽车零部件与汽车关系正处于历史转变期。由于整零关系是影响汽车工业自主、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并在实践中加以引导,向良性关系发展。

  3.1 从狭窄配套关系中解脱出来

  零部件配套企业应积极面对全球采购、择优采购的大形势、大环境,尽快从集团、地方、部门狭窄的配套关系中解脱出来,冲破束缚,打破门户之见,面对更广阔的市场,给多家主机厂配套,寻求更快、更大的发展。这方面近几年已取得明显进展,今后步伐还会加快。如长春富奥集团、东风零部件事业部,就是从一汽、东风集团分离出来而成立的、独立对外的配套商。

  3.2 民营配套零部件企业异军突起

  改革开放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活跃,培养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家,也积累了相当雄厚的民间资本(私人资本、集体资本),特别是在东南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的江苏、浙江、上海、广州一带,更为明显。

  这些企业家、资本,投资经营汽车零部件是其选择的重要方向之一。他们有的起点高、目标远、广招人才,发展速度十分惊人,表现出了较高的成长力和竞争力。他们以较好的产品质量、优质服务、交货及时、低廉的价格、灵活的机制等,不但在汽车维修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不断打破原有的配套关系,挤进配套市场,出口业绩也会越来越显赫。如万向钱潮、万丰奥特集团就是典型代表。中国自主汽车工业的发展,也许靠他们支撑起一片蓝天。

  3.3 将会不断改变部分配套领域外资占优的局面

  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的基础,零部件的先进性是汽车先进性的保证,自主的汽车工业必须有自主的零部件工业为支撑。

  改革开放,相当一部分零部件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近些年,国家在“九五”、“十五”期间也加大了对零部件扶持的力度,用国债资金及贴息的办法支持了部分竞争能力强、出口量大的零部件企业及产品;民营零部件企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成长出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及“小型巨人”企业,其产品水平有较大提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企业的自身努力外,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政府应尽快出台一些切实可操作的政策,在如下一些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1)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生产方面;

  (2)零部件系统化、模块化供货、发展高新技术零部件、汽车电子零部件方面;

  (3)提高开发能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方面;

  (4)在支持扩大零部件出口方面。

  努力改变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规模小、效率低、高新技术零部件落后、开发能力弱的状况,改变在系统化、模块化供货、汽车电子化零部件,外资企业配套占优的局面,使汽车零部件产业真正起到支撑自主发展汽车工业的作用。

  3.4 发展中国式汽车零部件与汽车配套关系

  以欧美为代表的平行发展、独立配套的整零关系模式,以日韩为代表的层层业务转包、塔式配套模式,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已经引进到国内。中国传统的整零配套关系,也会不断汲取外来先进的整零配套模式,在中国的土地上,加之中国的传统文化、思维模式、各种环境的综合影响,必然朝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符合中国特点的整零配套关系发展,必然朝着整零互赢、建立利益共同体、促进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