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的北京,阳光明媚。
北方汽车交易市场东区热闹的氛围,似乎也要给温暖的冬季再添些颜色。鲜艳的彩旗,欢快的音乐,百余款从大到小的客车,使刚刚开幕的北京首届“客车大汇展”格外热闹。
记者看到,由北京市场协会和北京北方汽车交易市场主办的该展会,汇聚了30多个品牌的大型、中型、轻型和微型客车。
“商昧儿”颇浓的窖车展
纵观以往的客车展,展会的主办方要么是行业协会,如今年10月刚刚举行的重庆客车展;要么是地方政府,如江南(嘉兴)国际汽车展览会。在全国范围内甚少有以汽车交易市场为主办方的客车展会,而在北京地区,这是首次以汽车交易市场为平台的客车大汇展。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展会开创了北京地区有形客车市场的先河。
北方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郝殿英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客车大汇展,挖掘北京地区的细分客车市场,创建一个客车集散地并打造一个客车信息服务平台。为更多的客车生产厂、客车经销商和客车用户创造更好的客车交易环境。”
事实上,此次大汇展仅仅是北方汽车交易市场长远规划的第一步。据郝殿英介绍,作为北京最早的汽车交易市场,北方汽车交易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寻求机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今年9月份开始,北方汽车交易市场把其东区定位为客车专区,酉区为百姓车市。“对东区的定位不是突然决定的。东区经过3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客车市场的基本规模,北方市场管理层只是发现了这个趋势,因势利导。”郝殿英说。
定位之后,是如何发展的问题。于是,客车大汇展就成为扩大东区客车专区影响力的第一计划。北方汽车交易市场在轿车销售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叫“北京酷车节”就是他们打造出来的知名品牌。在这次客车展上,他们充分发挥市场推广点子多,特别是把娱乐竞技活动引入展会等方面的特长,将“客车品牌主题销售日”、“看车抽奖”、“网上车展”、“客车也竞技”等一系列活动融入展会之中。
而这也正是汽车交易市场作为活动主办方的与众不同之处。专家指出,汽车交易市场由于其特殊的身份,与消费者和经销商直接接触的机会最多,因此,他们举办的展会市场化运作的特点十分鲜明,“商业味儿”颇浓。捷足先登占先机
无论是生产厂家代表还是经销商,抑或是来参观的用户,记者在与他们聊天时发现,各方都对在客车专区举办客车汇展十分支持。
对此,北京市场协会副会长卢锦华分析道:“北京的客车市场比较大,去年的销量达到9万多辆。但是到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客车市场出现。北方汽车市场的尝试,可以说是应各方的需求而生。”
我国客车尤其是大、中型客车的销售,过去多采取点对点的方式。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社会团体和个人购车的比例不断上升,很多时候这些散户有需求却又不知道到哪里去购买。展会上的许多经销商对此深有感触。一位轿车经销商告诉记者:“经常有消费者请我们帮助联系购买大客车,但是我们都不知道到哪里去买。”
“客车大汇展”及客车专区的出现,不仅仅是客车生产厂家、经销商和用户的需求,事实上,也是北方汽车交易市场自身的需求。由于竞争的日益激烈,北方汽车交易市场虽然在北京地区资历最老,但是近几年的经营不够理想。因此,关注北京地区客车细分市场,是北方汽车交易市场争取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先机的重要举措。
“新面孔”肌体尚不强健
此次客车大汇展虽然具有客车展会的诸多特色,但由于是第一次,许多方面还不太完善。卢锦华认为,作为新生事物,北方汽车交易市场、客车生产企业和经销商需要共同努力,扩大客车展会和客车专区的影响力,形成规模优势和竞争力,最终实现共赢。
卢锦华认为,生产企业应该和市场紧密配合,企业不仅需要宣传品牌,还需要宣传销售渠道。仅仅依靠经销商和汽车交易市场是不够的。同时,他提出客车专区在将来应该关注客车后市场的发展,打造更为专业化的细分市场。
作为经销商,在享受展会和客车专区规模化优势带来收益的同时,也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在这次车展中,部分经销商仓促参展,没有准备什么活动,更甭说策划了。:这样来参展,效果可想而知。今后,经销商在遵守规划、合法经营的同时,或许应积极为展会和市场带来更多精彩的活动。
作为主办方,北方汽车交易市场在未来要做的事情更多。在硬件和软环境方面,为生产厂家、经销商和用户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易平台,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的特色市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开辟新的市场领域上,北方汽车交易市场成为北京第一个吃螃蟹的勇者。但是,坚持下去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