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客车行业的品牌建设
随着客车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建设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加强竞争优势的战略之一。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之一。良好的品牌,可以是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产品价值的人性化,增强企业及产品的竞争力。
在谈品牌建设前,我们有必要认识一下品牌在客车市场营销中的作用。很多人把轿车行业的品牌理论和观点用来指导在客车的品牌建设方面,其实这种简单的挪用是值得商榷的。多数情况下,轿车是一种消费品,人们在选择消费用品时,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物质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比如成功的年轻男士可能会喜欢宝马,而家庭主妇则可能选择POLO,这里除了价格因素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种象征实际上就是品牌差异性带来的。但客车产品却有很大的不同,客车属于生产资料,说白了就是用来赚钱的工具。和轿车相比,这种目的的差异性直接导致了品牌差异性的弱化。品牌的象征意义趋于同质,品牌忠诚更是无从谈起,客户选择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赚到更多的钱。客户在选车时,既要考虑采购成本;也要考虑服务质量;此外,经营线路的赢利潜力、市场竞争态势等也都成为决定因素,客户很少会以个人的感受来选择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品牌已经成为次要因素。客车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品牌同质,品牌在客车行业其实很难实现品牌溢价的,这是由行业特点决定的。利用消费品的品牌价值观来分析客车行业,很容易过分看重品牌价值所在--合资企业在国内所走的弯路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但这并不是说品牌没有作用,说到底品牌是企业综合素养的体现,这在任何行业都是适用的。客车行业的品牌作用应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本的象征意义,即企业和产品素质的具体化,一个企业在产品质量、市场适应性、价格、服务等方面的优劣,最终都会被客户具体化为品牌的好坏,这和轿车品牌在荣誉和身份方面的象征意义是有所不同的;品牌的另一个作用是针对终端消费者即乘客的号召力,随着乘客对客车品牌的认知度的不断提高,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客车品牌会更有吸引力,并进而实现更好经济效益。当然品牌也是有负作用的,当客户对某个品牌的期望值高于实际满意度时,就会产生不满--国外品牌的企业应该在这方面吃了不少苦头。
随着市场和企业的发展,应该说国内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品牌意识有了空前的提高,但我们也应看到目前企业在品牌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重广告,轻服务;重形式,轻内涵。品牌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品牌是形神共生体:具体的产品和名称是品牌的形,品牌的内涵是神,形式是内涵的载体,内涵是形式的生命。很多国内企业过于重视形式上的宣传,最终造成品牌的形式和内涵的脱节,品牌知名度提高了,但却毫无个性而言。"无为而治",老子的这句传世名言用在品牌建设方面也许是最合适的--专注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强化自身长处,而不是一味依靠广告,良好的品牌形象才可能最终形成。个别企业在品牌建设中表现出心浮气燥,急功近利。俗话说,日久见人心。品牌也是一样,只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品牌才能成为好的品牌。有些企业喜欢提出一些假大空的口号来进行所谓的"品牌提升",但由于没有相应的系统策略支撑,最后变成了炒作。一次失败的炒作对品牌带来的伤害要比不作为还要大。
经过十几年的飞速发展,中国客车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客车行业在人力成本上的优势是国外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但成本低不意味着档次低、品质低、利润低,更不意味着品牌价值低。建立强势品牌是中国客车行业提升自身素质,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经之路。中国客车工业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积累,技术含量、生产能力、服务水平等都基本达到了与国际相当的水平,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产品研发、强势品牌的建设等方面还处于劣势,中国有句成语: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十里的行程往往是最艰难的,品牌建设也是这个道理。现在国产品牌已经被广大客户接受和认同,可以说有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现在要做的就是认清客车行业发展特点,实实在在地开展全方位的营销工作。
这里有必要强调二点:首先,强势品牌背后一定会产生一个强势的企业,企业只有在产品、服务等方面形成优势,强势品牌才可能会产生。其次,品牌强势不意味着价格强势,这是由行业特点决定的。
期待国内强势客车品牌的出现!
说明:“行百里路 半九十”的意思是指:走了九十里,只算一半。由于人的体力是有限的,到了九十里的时候,已经到了体力的极限,最后十里靠的是毅力,所以说是最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