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25日清晨,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市南三环的木樨园。国内第一条大容量快速交通线路(BRT)将在此正式投入运营。
可能是来得太早,BRT木樨园车站并没有多少人,只有一些公交系统员工在做出车前的准备。
这给记者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近距离观察。
不一样的车站
和普通公交车站不同,BRT的站台夹在路中间,就像一个小岛。BRT专用车道被一道长长的栅栏与两边的机动车道分割开。远远望去,巍峨的永定门笼罩在清晨淡淡的薄雾中,若隐若现。
这种岛式站台设计,给记者进站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由于上站台必须先横穿马路,而木樨园地区的车流量非常大,虽然有人行道,但由于没有红绿灯路口,车辆并不会主动让路,记者不得不在车流中腾挪躲闪,才安全进站。
为什么车站会这样布置呢?
记者经过观察发现,由于BRT系统有专用线路,因此车站不可能建在路边,否则会影响社会车辆;更关键的是,投入运营的新型公交车都是左侧开门的,而我国规定是右侧行车,因此必须在路中央设立车站。但是由于周边配套设施跟不上,给乘客进站带来不便。
走进车站,记者发现站台比普通的马路牙子要稍高些。对此,一位司机师傅告诉记者:“这个站台的高度有说法。它与车底盘的高度一致,乘客上车不用高抬腿。”
在车站南端, 记者找到了一个现代化的公交信息亭。通过触摸屏,乘客可以非常方便地查到有关BRT系统的简介,还有北京市的公交线路以及换乘车站等详细信息。对路况不熟的乘客,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自己下车后的换乘车次。
记者在站台的简介中看到,BRT系统实行车外购票,由专人检票,乘客可以在南中轴主路上的站台买票或用市政交通一卡通刷卡。
回过头,记者看见了几位披着彩带的小姐,遂上前询问:“请问,那边只有售票亭,如果我用市政交通一卡通该怎么办?”
“先生,如果您从售票亭方向过来,您会发现我们已经安装了一卡通刷卡器。”一位小姐非常有礼貌地回答。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记者发现了刷卡器。记者看到,刷卡器设在售票亭附近,用卡的乘客在进站时与购票乘客不冲突,有利于加快客流通过的速度。
除此之外,站台上的栅栏有固定开口。据司机介绍,车辆进站时,客车的车门正对着这些开口,乘客们可以在此安全方便地上下车,也有助于提高客流量。
中国最昂贵的公交车
由于是试运营,在偌大的车站中只停留了7辆新型大客车。与现有的18米长公交车“陆地巡洋舰”不同,这些车的长度虽然没有超过19米,但是车厢更宽、底盘更低。
走进车内,记者注意到,车厢内部非常宽敞,座位相应减少了,设计的人性化程度更高。例如,在司机座位后有一个婴儿专用坐椅,备有五点式安全带,家长可以将“娇儿”们稳稳地固定住,防止意外发生。
功能不一的各种控制按钮,有规律地分布在驾驶座旁,数量明显比一般大巴多。一位技术人员正对司机进行最后的指导。
“这是后门电动轮椅升降装置的按钮。如果有坐轮椅的老年人或残疾人要上车时,您一按这儿,电动升降装置就从踏步台阶下伸出,让轮椅轻松进入车厢。”在司机表示理解后,技术员继续说道:“如果这个钮失灵了,在后门那儿还有一个按钮,可以手动操作。”
记者走到后门看到,两个可折叠的残疾人专座正对着后门,方便他们上车后迅速入位。这两个座位还配有安全带,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照顾。
记者注意到,儿童和残疾人专座的布置方式和多数座位不同,与车辆行驶方向是垂直的。车上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样布置是防止他们在车辆制动时出现意外。您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如果是面向车头或车尾,在制动时容易跌倒;而如果侧身站立就稳得多。这3个座位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小孩和残疾人自理能力相对较差,这样布置给他们提供了更好的保护。”
这时,有几个“老公交”走了进来,他们用挑剔的眼光审视着车辆。有一位老师傅说:“这车可比我们开的强得多。”
另一位接道:“能不强吗,得220万呢!”
从他们的对话中记者了解到,北京首批BRT系统用车选用的是由常州依维柯公司制造的低入口车,售价高达220万元。但即使是这样,整个造价也只有轨道交通的1/10,工期是它的1/5。可能是出于控制成本考虑,车后桥并没有采用门式桥,而是普通后桥,逐级升高的台阶,使舒适性稍有降低。
不知不觉中,车内温度升高了不少,原来司机打开了热空调。这个变化又引发了几位老公交的话题。
“这个空调设计得好,能上下出风,还正对着老年人专座。这下老人们冬天可不怕冻了。”一位师傅说道。
另一位坐在最后一排的师傅却发现了小问题:“这噪声还是有啊。嗡嗡的,跟飞机起飞似的。”不过,他话音一转:“比我们的车还是好得多啊!”
可能是外面温度太低了,也可能是新车太惹人注意了。几位老公交下车不久,两位执勤的警察也走了进来。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老公交”们不一样。
“这座位有问题!”一位警察指着前面的座位对同事说道,“一人坐太大,两人坐太窄。”经他提醒,记者也发现,在车辆前端,有几个座位布置得确实不太合理。说是两人座位吧,太窄;说是单人座吧,椅背上又有两个扶手。
对此,车上的一位公交公司经理调侃道:“应该是情侣座。”
“那也窄!”警察同志对这点并不认可,“一个大人带个小孩还差不多,两个大人坐绝对小。但愿乘客可别为争座吵架。”
静悄悄的首航
10点50分,卫星定位系统显示已经调试完毕。维修人员对车厢中的电子显示屏进行了最后的调试。在车厢前面和中间,电子显示屏不仅显示中文站名,还有英文字母,语音报站声音也很柔和。
上午11时09分,在发车广播声中,客车平稳启动。记者乘坐的是第一辆车,出站后,提速很快。一位坐在记者边上的媒体同行,拿出了笔记本电脑,开始写稿了。看上去,车辆行驶得还是非常平稳的———至少对他们没有影响。
近百位乘客将车厢挤得满满的,但是车厢内密布着立柱,尤其是靠近座位处每隔一米多就有一根立式扶柱,保证没座的乘客可以方便地有柱可扶。
据了解,12月25日南中轴路公交快线先期运营的是前门至木樨园段。此路段只有5公里左右,其中快速线2.5公里。仅仅1分钟,客车就到达第二站沙子口。4分钟后,客车到达天坛站,由于是专用车道,车辆行驶始终平稳。
记者在出发前被告知,BRT系统有路口优先权———在交叉路口前80~100米,设置了一个磁感应线圈。当车辆驶过后,“公交车已驶进”信号就会传入接收装置内,及时改变路口信号灯或者延长公交车行驶方向的绿灯时间,保证公交车在交叉路口优先通过。
记者在天坛西门、天坛医院、沙子口分别看到,在公交专用道南北方向上各设有一个快速公交专用红绿灯,路过路口时都是绿灯。看来,BRT系统的路口优先权得到了很好的保证。而在路口,标有“快速公交专用道”字样的指示牌则有效地保证了BRT系统的专用路权。记者了解到,除专用公交车外,任何车辆驶入专用车道,驾驶员将会被处以扣3分、罚款200元的处罚。
过了天坛站后,车辆走完专用车道,进入混行车道。这时,乘客可以明显感受到车辆开始有些颠簸,同行的记者也有些写不下去了。
按计划,从木樨园到前门的单程行驶时间为12分钟,运行时速为25公里。但由于从天坛站开始进入混行车道,车行缓慢,这一站行驶就用了14分钟。整个行程远远超过了规定时间。
记者在前门站了解到,尽管当天北京的室外气温非常低,但在11点前,前门站还是有20多名乘客等待乘车。
波澜不惊地,快速公交大巴完成了北京也是全国的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