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中,城市公交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以创新为驱动,实现自我突破与升级,成为了每一座城市公交系统亟需解答的课题。襄阳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襄阳公交”),作为这一领域的积极探索者,正以其独特的策略与行动,展现了城市公交创新突围的生动实践。
9月27日,2024年交通运输部“我的公交我的城”重大主题宣传活动第二站在湖北省襄阳市启动,由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科技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新闻社、工人日报、瞭望东方周刊、中国交通广播、第一财经日报、封面新闻、海报新闻、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中国发展改革报、中国汽车报、中国经营报、中国工业报、中国旅游报、中国客车信息网等中央、地方及行业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深入挖掘、探索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公交之美。
发展公共交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2016年以来,交通运输部连续开展“我的公交我的城”活动,先后走进33座城市,展现公交转型成效和城市发展风采。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二级巡视员李占川表示,活动形成了一批主题丰富、形式多样、内容深度的宣传报道,有力传播了我国公交高质量发展先进经验,充分彰显出榜样城市示范引领作用。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城市交通处副处长孟国强表示,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要坚持创新引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让公交发展更有保障;坚持畅通主导,提升竞争力吸引力,让公交运营更可持续;坚持安全至上,推动落实各方责任,让公交安全更为托底;坚持服务为本,锚定全龄友好目标,让公交服务更有温度。
“全省城市公共汽电车达到2.5万辆,其中新能源车2万辆、占比约81%;今年上半年城市公交客运量18.7亿人次、同比增长3%。”湖北省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曹翃介绍,在全省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襄阳着力打造高质量、多元化城市公共交通模式,围绕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构建市区半小时通勤圈,推进乡镇班线公交化改造,实现中心城区周边20公里公交全覆盖及近郊乡镇基本覆盖。
2022年,襄阳市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襄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付劲松介绍,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襄阳奋力打造“一枢纽四基地”和汉江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交通事业蓬勃发展。近年来,襄阳市积极出台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办法,给予公交发展重要的政策支持。
在构建襄阳公交高质量发展蓝图的过程中,襄阳公交不仅展现出了奋进的姿态,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其作为城市公共交通骨干的责任与担当。它聚焦主责做精主业,唱响和谐发展“主旋律”,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出行需求变化,持续打造“快、干、支、微、定”五级公交网络,快线网突出高效大站快运、干线网突出高频覆盖客流走廊、支线网突出精准发班、微循环网突出区域客流接驳和公交覆盖、定制公交网突出精准响应。
过去的五年,是襄阳公交不断突破、持续创新的五年。五年来,襄阳公交年均开通公交线路近10条、优化调整线路20余次,公交线网长度同比增加240公里,实现了主城区周边20公里范围公交全覆盖;与高铁站同步开通公交快线,各城区市民往返高铁站公交通勤时间从55分钟降至30分钟;开通城乡公交线路13条,实现了本市近郊乡镇公交基本覆盖,年节约乡镇群众出行成本超4000万元。
与此同时,襄阳公交还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的新需求与新机遇。它积极对接产业园区及企业出行需求,开展进企业、社区、院校等“五进”活动,开通假期学生离返校、清明祭扫、网红打卡、社区定制等即时性公交专线。2020年以来,其定制公交收入以每年1000万元速度递增,2023年实现产值7650万元,成为公交主业有力的增长点、支撑点。
在科技赋能方面,襄阳公交同样走在了前列。它依托OD挖掘算法、手机信令流向等大数据分析手段,坚持以客流需求为导向,精准匹配营运资源,实施二级调度改革,年均调节减趟3600余次、节约营运里程15万公里,大站校正准点率提升至90%以上、调度发车准点率95%以上。
活动期间,媒体采访团还将深入襄阳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交智能调度中心、襄阳新能源汽车公园等地,实地采访体验襄阳公交特色服务、维修业务拓展、场站综合开发项目等。
公交优先,民心所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公交正迎来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的关键期。在襄阳公交等标杆企业的引领下,中国城市公交事业将继续砥砺前行,共同绘制出一幅幅便捷、绿色、高效的出行新图景。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