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至今,有关新能源汽车“骗补”的事件不断发酵,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整个客车业都在等着“靴子”落地。
毕竟,此次“骗补”核查范围之广、动作之大,超出了最初大多数人的想象。从春节前自查都无问题,到节后核查问题众多,剧情的发展甚至出现了急剧逆转,能独善其身者目前来看恐怕不多。
不过,有一点需要厘清的是,“骗补”的定义问题。据悉,由于一些车企在“补贴目录”未发布前,实际已经交了车,而这部分提前交车的补贴问题也被归为“骗补”行为。尽管按照行业一般规律来看,由于是订单式销售,卖车在前、申领补贴在后的情况很常见,但目前,财政部核查组对于这部分订单不认可。估计这个问题会让行业颇受困扰,事情的进展有待进一步观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实际上,早在几年前,我国的光伏产业已经为客车业提供了“前车之鉴”。日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一个案件是这样的:位于江西宜春的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向财政部举报,称江西上饶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涉嫌骗取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中的财政补贴上亿元,同时向财政部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但财政部以“涉及商业秘密、第三人不同意”为由,拒绝对此公开。继而,明冠公司干脆将财政部也告上了法院。
据了解,自2009年以来,国家为扶持太阳能产业,至今累计向光伏企业给予财政补贴数千亿元,但同时,各类骗补行为屡被报道。明冠公司因业务原因,了解到晶科公司存在明显的骗补行为,且金额十分巨大,所以向主管的财政部举报。
人家这较真劲和胆量,让客车业只能为之汗颜。其实,对于有些政府部门的不作为和乱作为,相信行业内的企业是深受其害,但大多是敢怒不敢言的,毕竟,衙门不好惹,更何况对于一直以来都处于弱势地位的客车业。
再来看这起让人咂舌的案子。明冠公司和晶科公司的业务关系应该是典型的上下游关系,明冠是晶科的供应商,而晶科公司还是纽交所上市公司,总部位于开曼群岛。按道理说,不到万不得已,供应商一般是不会和自己的客户撕破脸的。这个案子让人很自然地联想起那些被情妇举报的贪官故事,感觉几乎无本质区别。“鱼死网破”,可见事情之严重程度。至于明冠为什么告财政部,显然是对其不作为“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再来反观当前客车业的新能源领域,仿佛一切突然间豁然开朗。当供不应求的电池厂或者订单不断的代工厂或者经销商抑或用车大户等的利益受损时,如何演变还真难说。也许不久后,我们在听说了自缢身亡事件之外,还会听说更多更离奇的故事。至于这水到底有多深,相信车企应该心知肚明。
而从一怒状告财政部,可以给我们至少两点启示:一是必须善待供应商,哪怕在日子不好过的时候,也不要拖欠供应商的货款。二是必须老老实实做实业。做事如做人,企业必须有品格和气节。什么可以干,什么不能干,原则性的问题绝不能动摇,底线不可逾越。只有坚持诚信务实的企业,才能最终收获到成功的喜悦。而那些不老实的所谓“精明”企业,看似一时风光,但终有一天,自己酿下的苦酒还得自己来尝。不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一些“害群之马”,必须尽早清除,不然,就像最初的中国客车出口一样,损害了的品牌和名声再想重塑,代价实在太大。
坑蒙拐骗、歪门邪道从来成就不了大业,哪怕曾经一度无比辉煌。不信,咱走着瞧!
链接:新能源车“骗补”招数示例
招数一:自产自销
按照2013年—2015年“国补+地补”均为30万元补贴标准计算,6—8米纯电动中巴的补贴金额高达60万元。业内人士通过零部件市场成本推算出,6—8米纯电动客车的成本在25.5万至40万元,按照15%的毛利来算,合理的售价应该是29.3万至46万元。一辆车落地就能净赚十几万元,这成为6—8米纯电动客车在2015年销量狂飙突进的重要原因。
这也造成了纯电动客车领域的一大特有现象:很多此前默默无闻的客车企业在去年11月和12月份突然拿到超乎寻常的大单。其背后更多的是内部互惠交易。有些企业的大单都来自于一个企业,而实际上这个企业是前者与第三方成立的公司,是上下级的关系。这些交易去除掉回收的电池成本,最终花费的车壳材料成本仅在1万元左右。某些厂家生产一些成本低廉、质量低劣的客车,通过卖给自己的公司来获得国家补贴,然后扔掉车壳,把电池拆出来继续生产新车,然后再骗取补贴。而这些“销售”出去的新能源车,其实并没有投入使用,只是“骗补”的产物。
招数二:没完工就挂牌
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坐落于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司重组原苏州客车厂,成立于2013年8月6日。这家公司在业界并不知名。据工信部合格证统计数据,吉姆西2015年上半年纯电动车产量不过25辆,但其于年底爆发性增长,仅12月份即获得机动车合格证2905个,以3686辆的全年总产量收官。其中,主要是为了赶上2015年末补贴政策结束前的“春风”。
有媒体实地探访吉姆西厂区看到,一批批标识着吉姆西品牌的面包车源源不断地运到工厂的停车场,但蹊跷的是,部分汽车并没有完工,就已经安上了正式的车牌。
没完工的车,牌照是怎么上的?业内人士透露:说白了,就是去找一个客户,双方拟定一个购买合同,然后拿着这个合同去相关部门申请车牌和车辆行驶证,只要事先在各个环节‘协调好关系’、‘打好招呼’,不用核实车辆和交易的真实性,就能直接获得以上两项证明,然后就可以去申请补贴。但实际上,这些车连生产都没生产。
招数三:本地车销外地
4S店把大量新能源车销往外地,然而却骗取当地政府的补贴。新能源车补贴分为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这里主要指的是骗取地方补贴,即4S店通过代办居住证等方式,帮助外地用户购买带有补贴的车辆。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