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动态信息 >> 新闻正文
中顺领衔中国轻客市场2006风云会(图文)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2007年1月31日
分享按钮

    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在一片叫好声中缓缓落下帷幕,产销量双双超过720万辆,远远超越了年初的专业预测,各类型汽车全线飘红,不同程度实现增长。盘点2006年汽车行业发展,轻客似乎成为这场豪华盛宴的陪客,14万多的销量,4.68%的销量增长率,稍显平淡,多少有点冷清。

    然而,在众多深切关注中国轻客市场和行业动态的人士看来,平淡的表象背后,也不乏热点和看点。谈到2006年的轻客市场,就不得不提到沈阳的中顺汽车及其旗下的中顺世纪轻客,在纯轻客类品牌车型中,中顺是仅有的三家超过万辆销售规模的企业之一,125%的同比增长率高居同类产品之首,增长速度遥遥领先竞争对手。

    中顺以轻客产品进入汽车行业,算来只有三年多的历史,在06年以前,那款长着“长鼻子”的稍显另类的轻客恐怕是留给人们为数不多的记忆之一,中顺一惯的低调也使其几乎游离在公众的视线之外。不过有古语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中顺在06年初的一次惊天之举,在轻客行业内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地震,当中顺一举推出了多款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车型,并把其实用型轻客价格下拉到4.998万这个破天荒的数字上时,有专家预测到,轻客市场变局的时代到了。

    重新定义了轻型客车的价格标杆,中顺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轻客市场的竞争格局,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迎得了市场和用户欢迎的同时,也引起了部分老品牌轻客的恐慌,一时间,关于轻客市场价格走向和发展趋势的话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对此,中顺汽车负责人表示,中顺推出具有价格优势的车型标志着中国轻客价格正趋向合理回归,随着市场购买力提高、车型丰富,轻客的价格将更加趋于合理。

    2006年10月,中顺再次把实用型轻客价格标杆定格在4.668万元,在感受到来自市场的强大压力后,许多企业再也坐不住了,只得纷纷随之跟进。然而,不管是花样百出的降价和促销,都没能阻挡住中顺的强势爆发,自2月份首次进入纯轻客行业三甲后,中顺轻客销量一直稳居前三名之列,并且创下了连续10个月销量环比高增长的纪录,专家的预言成为了现实,中国轻客格局因中顺汽车的异军突起而发生改变,各大品牌也重排座次,中国轻客的2006年,俨然变成了彻头彻尾的“中顺年”。

    无论是降价还是价格回归,对于消费者而言说法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从中得到实惠。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国内各大轻客品牌,价格平均下浮近8000元,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购车用户。

    当然,汽车市场的竞争一刻也不会停息,2006年的硝烟尚未散尽,新的市场攻坚战已经开始,各大企业也使出浑身解数,为新一年的市场份额展开激烈争夺。关于2007年轻客市场的发展趋势,记者采访了几位业内资深专家,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纯轻客市场容量将会有小幅度的上升,大概在15-16万辆左右,价格基本趋于稳定,市场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新老交替的步伐还将加速,同时,以中顺轻客为代表的新势力的表现仍然非常值得期待。

    记者致电中顺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中顺汽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这距离公司的目标还相差甚远,以前,中顺轻客是非主流品牌,有人称之为“新生力量”,也有人称之为“黑马”,但是,经过这三年来的迅速发展,进入到2007年,中顺无疑已经成为中国轻客主流品牌中重要的一极,对于轻客产品而言,中顺依然会坚持做大做强策略,争取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保守计划产销突破2万辆,目标是争取达到3万辆。

    记者闻言,不禁感慨后生可畏,有如此气魄,谁会是中顺下一个赶超的对手,谁又会在新老交替的变局中掉队呢,这个答案看来只有等到盘点2007年轻客市场的时候才能揭开了。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