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客车行业的专利技术呈现数量下降,专利种类与分布不均衡等特点。
2005年客车专利数量下降25%
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了解到,产销量排在业界前10位的客车生产企业2005年授权的专利数总量为46 条,与2004年的61条相比下降了约25 %。其中尤以苏州金龙、厦门金龙、中通客车下降幅度最大。
其中,宇通的专利数量在全行业新增专利的比例进一步提升,由2004 年的50%增加到2005年的74 %。
业内人士认为,自主研发还未在整个客车行业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部分企业把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放在战略高度,但仍有一些企业甚至是大部分企业在车型设计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全的自主研发体系。
专利种类与分布极不均衡
与前10名大客车厂相比,产销量排在第十一至二十名的客车厂中拥有专利的只有3家:安凯3条,南京依维柯2条,上海申沃8条,明显低于前10名厂家的专利拥有量。
据统计,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客车专利都掌握在宇通、苏州金龙、厦门金龙手中。这3家企业的专利拥有量分别为98条、78条和68条。而除这3家企业之外,前20名客车厂家中其他企业拥有的客车专利总和才 62条。在这 3家企业中,宇通又与两家金龙不同。两家金龙的专利主要是2005年以前数年累积的成果,而宇通的专利主要授权于2 003、2004、 2005三个年份。
另外,专利在不同车型的生产商中分布也不均衡:位列中型客车产销量前三名的河南少林、牡丹客车和江苏友谊客车公司一共拥有专利13 条,而这13条专利中,真正属于客车的专利仅7条。
客车专利另一处不均衡点是,外观专利占绝大多数。据业内人士介绍,我国客车专利中外观专利大约占到客车专利总数的70%至80%,实用新型占10%左右,发明专利数量极少。
客车专利的发展趋势
专家认为,由于我国的国情以及客户的需要,外观专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会占有客车专利的相当部分。另外,随着客车电子化产业的发展,实用新型甚至发明专利也会上升到一定比例。据悉,电子产品已占发达国家客车造价的20%以上,而这一数字在我国还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