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里,首都北京迎接了至少400万名来京旅游者。本市的公交系统再次顺利地完成了载客任务,五一当天日载客量达1200万人次,创历史最高。据透露,为缓解本市的公交压力,今年本市还要更新3700辆公交车,其中800辆要用中高档车,还有330辆快速公交BRT城市客车。
快速公交系统简称“BRT”,有“路面上的地铁”之称,是一种有前景的交通新方式。实践证明,同地铁相比,快速公交系统更为舒适便捷。BRT运能接近轻轨,但投资仅为轻轨的1/3-1/5,是地铁投资的1/10,建设周期仅为地铁的1/4。BRT建设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宜居城市”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业内人士认为,公交优先的本质是服务于普通市民,服务优质体现的是政府与城市的人文关怀,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已经开通运营的南中轴路大容量快速公交路线全长14公里,配备的是车身长达18米长的铰接式客车,每辆车最高载客人数可达180人,车辆采用左开门,达到欧III排放标准,还装备了全球卫星定位终端设备。车站站台与快速公交车辆地板平齐,方便了乘客上下车。运营后极大地增加了沿线的公交运力。
与北京相同,上海、广州、深圳等越来越多的大城市,由于人口密集、车辆众多,城市公共交通的形势变得非常严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为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发展资源节约型城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已经写进我国的“十一五规划”。
据了解,BRT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城市公共交通形式,它利用大容量的公交车辆和智能通讯技术,在专门开辟的公交专用道和专用的公交车站上提供类似轨道交通方式的运营服务。一条行车道如果供小汽车使用,每小时最多只能通过700辆车,2000人左右,但是如果该车道专供快速公交使用,虽然每小时只通过100辆快速公交车,但却可以运送15000人左右。由于这种客运方式具有投资省、见效快的特点,已经被国外不少城市所接受。目前,世界上有40多个城市在发展BRT。
早在前年,国家建设部就提出在大中城市推行BRT项目。2004年12月,国内第一条BRT线路在北京前门投入“载客试运行”运营,长度为18米的铰接式公交车正式亮相,拉开了我国BRT建设的序幕。今年“两会”前夕,国家建设部、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指出“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解决我国当前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十一五规划》也强调指出,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随着北京大容量快速公交一号线(北京南中轴线)2005年12月底开通运营,标志着BRT正式进入中国。不到半年的时间,杭州也成为正式开通运营BRT的第二个城市。除了北京、杭州,目前上海、天津、重庆、深圳、昆明、成都、武汉、沈阳、西安、济南、石家庄、南京、福州、宁波等城市都在有序地推进BRT的规划或前期建设工作。
专家推断,未来5年内我国BRT总长度将达到300至500公里,日平均客流量将达300万至4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