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政策信息 >> 新闻正文
迅速提升我国公交用车水平的提案
文章来源: 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李进巅 发布日期: 2006年3月5日
分享按钮

  首先,对公交车制造企业给予支持。目前我国实施“公交优先”的政策主要体现在对公交企业的资金及政策支持上,而对上游的客车制造企业却几乎没有考虑。因此,建议政府部门是否能追根溯源,从制造厂抓起。如日本,面对21世纪的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日本城市交通部门重点提出:为保障高龄和残疾人能安全、方便地乘用交通工具,有必要改善交通设施。为此,东京市交通局向日本4家有名的客车生产公司提出了开发研制上下车方便的低地板城市客车的要求。随后,营运公司于1990年末向客车生产公司订购8辆低地板城市客车,并在1991年4月投入营运。

  客车地板离地高度从原来的840~915mm(中门处)降至550~570mm;同时,车内三级踏步改为一级踏步。为了方便轮椅乘客能自如地上下车,还装备了斜板通道装置。日前,汽车厂与营运公司共同对乘客进行了采访调查。结果表明,低地板城市客车的利用率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占明显优势。

  应该说抓上游的公交企业,将会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公交落后的问题。

  因此,建议政府对公交车制造企业在以下几方面给予考虑:

  第一,择优扶持,做强做大。相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平均1819人拥有1辆公共汽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今后城市客车需求的增长将成为整个客车市场的主要拉动力量。

  目前在解决城市客车方向性制约因素时,必须在行业企业整合上开展工作。鉴于国内客车企业“散、乱、差”实际状况,国家应在导向上采取措施,严格执行《汽车产业政策》,提高准入门槛,在公告目录上对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较差的企业进行行政限制。

  第二,税收支持。这样将会使公交车的成本降下来,使公交企业可以在购买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买到性能更好的产品。

  第三,科技支持。建议国家增加公交车方面的科研经费,鼓励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积极向公交车生产骨干企业提供科研援助,围绕安全、环保、节能等重点领域,向企业提供采用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开发研制成果。

  另外,对公交车配套的零部件制造企业给予支持。目前制约我国高档公交车技术运用及成本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为公交车配套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少。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对公交车配套的零部件制造企业给予支持。

    首先,加强和培育国内大型汽车零部件优势企业集团的综合实力是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应彻底打破行业、部门界限,实行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合,以产品为龙头、资本为纽带,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尽快组成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实力、在国际有一定影响的大型企业集团。对国内大型零部件企业国家应采取优惠政策,与外资、合资企业在同一个政策平台上竞争。国家应该鼓励地方、部门、外商尤其是民间资本投向零部件优势企业集团,促使企业转变机制,从投资型企业向效益型企业转变。

  其次,新的国外零部件企业进入中国,要求在中国以合资的方式进行生产,外方可以控股,但应设定中方最小比例,这样既可带动中国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又防止行业垄断。

  第三,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积极扩大和国外大型汽车零部件集团的合作,尤其是在技术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上。目前,我国出口汽车零部件还不足世界总额的0.4%,与我国汽车生产总量极不相称(我国汽车生产总量约占世界近1/10)。未来我国零部件工业将会面临国际化、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只有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使产品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基础上,参与国际竞争,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才能走向零部件成熟发展之路。

  第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有:积累不足(如开发数据、人员经验等),一些关键技术不掌握,研究开发投入、开发手段及装备不足,人才队伍不完整,生产规模不大,关键零部件产品发展滞后等。但自主开发能力形成和自主品牌建立可以利用的条件有:一是后发优势,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其生产基地,知识与人才的交流密切;二是技术外溢,外资独资与合资企业人才本地化,出国留学回国人员,国际独立设计公司;三是自主能力,中国汽车企业已开始探索源技术,具有集中各行业力量联合攻关的传统等。

  第五,建议政府部门优先采购自主品牌轿车,为自主品牌、自主开发产品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生存空间。规定在价格、性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优先采购自主品牌轿车,政府采购汽车产品中自主开发产品和自主品牌产品应当占有一定比例。

  第六,实行鼓励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建设的税收政策。坚持扩大国际合作,但应从有利于自主开发能力形成的角度调整国际合作的方向,在支持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更多地支持企业引进源技术,在支持购买产品技术的同时更多地鼓励国际性合作开发、技术交流和研讨活动。实行内资企业与合资企业统一的财税政策,建立合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之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对汽车行业发展方面的建议:期望政府制定能够指导汽车全行业发展的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由于缺乏明确的科技发展目标,导致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发展路线处于被动地跟随国外技术发展:一是没有实现建立在我国特定经济结构、特定市场条件、特定资源条件分析基础上的主动发展规划;二是政府、企业和科研部门(包括高校)难以围绕长期目标坚持不懈地开展工作。尽管在许多单项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没有形成系统能力,难以使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得到决定性的提高。

  期望政府将汽车作为一个独立统计系统存在,设立专门统计机构。目前汽车工业统计发布有好几种口径,缺乏协调和延续性,甚至相互矛盾,很难准确掌握汽车工业统计数据,对汽车产业调整和发展规划制定不利。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