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市场分析 >> 新闻正文
美的客车半路抢亲:长沙缘何笑到最后?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2006年3月3日
分享按钮

  如果说美的在云南埋头苦干两年只为“秘密造车”,那么美的高调移师长沙则是进军全国市场的信号;如果说云南是美的梦开始的地方,那么长沙则是美的图谋霸业的起点。
 
  美的签约昆明,以“云南美的汽车工业城”依托,把美的云南客车建设西部地区技术最先进、设备最完备的客车整车生产企业;美的签约长沙,把美的三湘客车打造成中国中部地区技术最先进、设备最完备的客车整车生产企业。
 
  单从数据层面来看,昆明并不逊色于长沙。但在美的高层的战略决策中,长沙却成了最终胜利者。
 
  “这是公司内部在2006年经营主体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主动调整,主要以进攻者的姿态抢占市场份额,扩大规模。原云南客车公司与湖南客车公司合并成立美的客车公司,考虑到目前的市场形势和客运环境,暂时把湖南长沙作为美的客车项目管理的总部平台。”谈话中,朱元杰一再强调自己刚从云南到长沙,“对高层的意图和长沙的情况并不太了解”,但其敏锐的眼神中却透着几分深刻的判别力。按他的理解,美的移师长沙是基于市场需要,有必要整合资源,按区域划分市场,但投资云南的初衷未变,会继续将云南打造为面向国内西部市场以及主要的出口基地,借助云南的区位之优,未来,美的客车的海外市场将从东南亚向中亚和中东地区拓展。
 
  区位优势。”在接下来的描述中,朱元杰一再提到这四个字,他要表明的只有一个观点:云南、长沙各有自己的区位优势,但从美的大局考虑,却各有各的重要性,“考虑到华中、华北市场,我们认为在长沙最起码的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比如物流,加上这里离美的总部顺德也近。”
 
  诚然,在全国,湖南有区位优势,在华东,长沙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它既是内陆通向两广和东部沿海及西南边陲的枢纽地带,又是长江经济带和华南经济圈的结合部,在全国经济战略布局中发挥着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重要枢纽作用,其独特的区位环境能够为总部领域的聚集提供先天的空间布局。朱元杰告诉记者,美的此前固守云南两年“苦炼内功”,从不扩展,从不涉及其他市场,虽然目前产品已远销东南亚,并在西部和西南市场打开了局面,但从美的进军全国市场的发展大局考虑,昆明的优势不够明显。
 
  至于外界普遍猜测的“美的更看重三湘的技术优势”,美的客车公司营运发展部部长夏兵同样毫不讳言:“三湘客车实力比云南几大客车厂明显要强。”的确,原三湘客车作为湖南省最大的客车制造企业,也是湖南省惟一的国家定点大中型客车和客车专用底盘生产骨干企业,并且拥有自营免检进出口权的企业,其魅力不可小视。
 
  但就此向朱元杰求证时,他始终不置可否。“美的在客车制造的技术方面确实是白手起家,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实力,在云南时,我们就从全国16家客车制造企业挖到了核心技术人员,凭借美的集团的品牌实力,我们完全可以买到技术和设备。”
 
  那么,美的选择在湖南环保产业科技园落户又是基于何种考虑呢?
 
  “双方最大的结合点还有环科园的定位——工业新城,高度专业化的工业园区,企业需要的条件和环境都具备,同类企业必然会向这里聚集,美的在致力于客车制造的发展目标上与环科园就有很好的结合点,可以预见,环科园既是美的客车的‘梦工厂’,也将是美的客车的风水宝地。”夏兵认为,长沙之所以吸引美的落子,是因为长沙已经具备了汽车工业发展的肥沃土壤,例如开放、高效、便捷的市场化区域环境,较强的制造研发能力、完整的产业链、密集的企业群等等。
 
  这一论点也可从刚刚出炉的长沙市十一五规划中找到佐证:未来5年,长沙市将以越野车、客车、卡车等产品为特色,突出培育拓展零部件体系,努力向混合动力汽车等领域进军,抢占“十一五”国内企业市场的一席之地。到2010年,全行业产值达350亿元。
 
  揭开悬念:环科园“盛宴”美的
 
  面对已然封项的美的三湘新厂和即将于6月投产的客车项目,它的落户,除却客观优势外,不得不提的还有湖南环保产业科技产业园的贴心服务及其未来的蓝图规划。
 
  “为了美的,我们可说殚精竭虑了。” 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管委会招商局局长莫伟说,“任何一个园区要做大做强总有一个过程,环科园也一样,在大的政策和环境没有明显优劣的前提下,人家选择你,得有无法拒绝的理由。”
 
  那么,所有园区均不乏亮点,环科园到底有何独到之处?
 
  “这一点企业最有发言权,我相信已入园的26家企业都有深刻感受。” 该园管委会招商局项目主管肖毅单挑服务举例,美的客车自落户湖南环科园起便受到雨花区政府和园区管理部门的热情服务,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了投产前的水、电基础设施和报建等困难。
 
  莫伟则进一步补充说,园区在起步阶段的招商工作中必须有所牺牲,比如地价肯定是最优惠的,服务也必须是一流的。“但是这些很多园区都能做到,血拼地价并不是招商工作的光明大道,园区必须有为企业创造附加值的条件和能力,园区定位和企业发展也要能找到结合点。”
 
  在莫伟看来,作为长沙市“两区六园”中最年轻的园区,也是当前长沙市最具潜力和后劲的园区的湖南环保产业科技城,与美的需要的发展土壤十分接近。
 
  “上世纪九十年代,长沙的城市化建设加速。因为把土地用于商住开发能使土地升值,从而导致老城区的企业近郊外迁,再加上本世纪初大量国有企业改制,需要转换土地用途来筹集资金支付改制成本,更加速了企业外迁的过程。”莫伟说,投资120亿元、划地15.2平方公里,于2003年元月才正式启动的湖南环保产业科技城正是在这种推动力的持续作用。
 
  从大局来看,在全国各地大力开发园区经济的大背景下,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新一轮空间布局的重组,中国制造业新一轮空间布局的重组,长沙制造业新一轮空间布局的重组,三个层次的重组在时间上的重叠,给新建园区带来了百年一遇的发展机遇。目前的园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依靠密集的创新知识资源发展起来的;依靠密集的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依靠区位优势在产业空间转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我们就属于第三类,区位优势是我们最大的优势,这一点在长沙独一无二,现在落户的26家企业无不认同这一点。”莫伟指着墙上的园区交通区,语气铿锵。

    莫伟说这话是有底气的:早在环科园建成初期,长沙媒体纷纷撰文评论,由于长株潭地区是南中国陆路交通的结合部,南中国铁路交通结合部在株洲,京广线、浙赣线、湘黔线、湘桂线在此地交汇;南中国公路交通结合部在长沙,107国道、319国道、京珠高速、上瑞高速在此交汇。而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就位处长沙城区路网与全国公路网的接口上,即绕城线与京珠高速的节点,处于长沙市内半小时经济圈、长株潭市际半小时经济圈之中。因此,在长沙工业规划“两区六园”的格局中,环保科技园的区位优势是最好的一个,也将构成环保科技园在“十一五”期间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