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05,尽管受国家宏观调控、火车提速和原材料、油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大中型客车行业整体产量与2004年同比上升1百分点,销量回落1百分点,总体上处于持平状态,但销售总额的增长接近2位数,呈现出销量小幅回落,销售额大幅攀升的态势。这一态势的背后,是大型客车的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增长超过15%,单辆客车的平均价格强劲上扬,大中型客车行业也由此进入一个新的良性调整通道。
市场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的步伐加快
回首2005年大中型客车行业,市场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是主旋律,以“三龙一通”为代表的客车业第一阵营全线飙红,成为拉动中国客车行业前行的决定性力量。2005年宇通产销量突破2万辆,苏州金龙产销量突破1万辆,这2个突破凸现了市场资源的集中度越来越高。2005年,大金龙也成功走出了销量一度下滑的阴影,和小金龙一起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短期内在大中型客车行业仍将是“三龙一通”争霸,而位居第二阵营的黄海、安凯、河南少林和中通客车的销量或销售额提升也较快,成为国内客车行业非常活跃的一股力量。
2005年,以“三龙一通”为代表的国内主流客车企业和产销量排名在15名之后的100余家客车企业恰似“冰火两重天”。强者恒强、弱者趋弱的特征进一步展示,“三龙一通”占据了2005年客车产销量的半壁扛山,而产量排位前15名的客车生产企业,更是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
回顾2005年,整个大中型客车行业还是有不少利好因素。首先是国家“公交优先”战略的进一步落实和公路交通、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市场对客车的需求。与此同时,行业里的一些不健康因素也在逐渐消除,如此前拖欠款严重的问题已经得到一定改观,虽然分期付款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一些客车企业已经要求全额付款。此外,随着交通旅游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相当一部分企业改制成民营个体企业,客车用户长期困扰客车行业的吃回扣现象有望得到纠正,而回扣对于购车的民营个体企业来说没有太大意义。
客车出口成为民族汽车工业的亮点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客车产销国与出口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推进,国内主流客车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全球市场,将发展战略提升到了全球经营的高度。我国客车企业只有进入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细化,优化资源配置,才能提升国际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客车出口的优异表现无疑成了2005年民族汽车工业的一大亮点。宇通400辆客车出口古巴,首创我国客车出口单批数量最多的纪录;大金龙获英国VCA认证,获得了销往欧洲的通行证,并远赴海外参加第18届世界客车博览会,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苏州金龙天然气客车开进菲律宾总统府,阿罗约亲自试乘;小金龙、河南少林、黄海等其他主流企业也竞相出口,并开始树立自主研发的标杆,从“中国制造”上升至“中国创造”。
2005年,我国客车出口接近1万辆,交易额达2.4亿美元。依托科技实力,中国客车业在世界客车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这不仅仅带给我国民族汽车工业的自豪和骄傲,而且让我们挺起了民族品牌发展的脊梁。在2005年之前,中国客车走出去给人们的印象似乎更多的还停留在低价格、低附加值的层面,产销两旺的热闹往往难以掩饰低价倾销的尴尬。然而在2005年,正是由于以宇通和大金龙为代表的主流客车企业大步地向国际市场走去,我国客车出口的局面才为之改观。
为了保证用户的利益和出口车辆的正常运营,解决海外拓展的服务瓶颈问题,以“三龙一通”为代表的主流企业都正在建立和完善海外售后服务网络。目前,我国客车企业已经在欧洲、非洲、中东、美洲、亚洲等区域设立了多家办事处,并已派驻人员在全球设立10多个海外配件库。我国客车的出口基础将越来越好,并步人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管理成为2005年客车行业的关键词
客车主流企业苦练内功,提升管理水平,为引领业界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苏州金龙,由于不断加强精细管理,针对客车行业竞争趋于同质化的实际,提出了“做深,求质”的经营思路,在“做细”的基础上“做深”,不单纯追求量的增长,更专注于质的提升,全面提高以产品品质为中心的工作品质和服务品质。同时,苏州金龙采取以目标为导向的绩效管理,加强执行力督查,优化关键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控制配套件成本,加大营销体系管控力,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干部和员工的素质。通过塑造企业文化来凝聚人心,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内部管理迈上了新的台阶。
同时,宇通在价值导向的指引下,通过修平内部管理之路,积极构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管理体系,实现与“外延”扩张相适应的“内涵”扩张,从而使公司真正实现了从“做大”到“做强”的转变。另外,大金龙也依靠管理使市场竞争力取得长足进步,一举扭转了市场乏力的不利局面,呈现良性发展态势。
行业品牌竞争呼之欲出
2005年,品牌的建设和推广被我国客车企业提升到战略高度。宇通推出“耐用是金”活动,树立了宇通客车耐用的品牌形象;大金龙力推“英雄”“天剑”系列产品;苏州金龙的海格品牌也渐成气候……宇通的“红色旅游”、苏州金龙的“节油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加深了用户对客车产品和品牌的认知和认同感。
2005年,以大金龙、苏州金龙和小金龙为代表的以金龙系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为支撑,金龙客车品牌荣誉连连,并连续获得“中国品牌年度大奖”“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荣誉,这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折射出金龙系整体形象的提升,也说明了金龙的品牌建设卓有成效。世界品牌实验室在评价金龙的品牌状况时认为:金龙客车的品牌忠诚度、美誉度等多项指标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因此,对金龙系未来的盈利趋势和品牌影响力前景持非常乐观的态度。
另外,在2005年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评选中,宇通以66.19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第80位,而少林、中通、中大等客车企业在品牌建设上也有所建树。
客车产品呈现中高档、人性化的发展趋势
2005年是中国客车业持续调整的一年,新的车型不断推出,性价比也不断提高,给客车市场带来了一些新气象,而客户更趋于理性、竞争趋向细分等现象则是客车市场成熟的标志。2005年的客车行业总体销量虽然还有点下滑,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客车新车型却越来越多。低档客车风光不再,中高档客车成为主流车型,客车厂商更注重市场细分和车辆造型与内部配置,于细微处体现设计者对人性的关爱,在豪华中彰显驾乘个性。2005年,国内客车企业竞相推介新品,引导消费,以期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宇通在2005年推出了5款主力新产品,其产品系列涵盖了公路客车、城市客车等领域,车型包括ZK6140R43、ZK6100H、ZK6752H等;苏州金龙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海格V系列成为引领2005年中国客车市场的主力车型;安凯客车在行业中一直是高档客车的代表,2005年安凯2000辆客车的销量,支撑起10亿元的销售,单辆客车均价超过50万元;金华尼奥普兰定位于高档客车,一直都坚持于这一细分市场,是行业中少有的“贵族”。
服务成为各家客车制造商不得不打的一张牌
营销服务一体化,是营销的有力保障。没有良好的服务,再好的营销也都没有竞争力,而服务的失败,则导致营销工作的停滞,导致市场的失败。2005年,服务成为各家客车制造商角逐市场的武器之一。大型客车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售后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无缝覆盖,能在硬件上保障客户的售后需求。而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人力、物力的限制,在网络建设上要小得多,主要采取重点市场重点建设,非重点市场不建设的售后网络方案。
2005年主流客车企业用户服务的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大家意识到,当前的客车市场竞争已成为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作为销售链上的重要一环,服务已成为持久赢得市场的一个重要条件。卖产品同时就要卖服务,同样,买产品就是买服务。苏州金龙将2005年确定为服务年,售后部更改为客户服务部,进行客户服务流程再造,完善服务网络和配件供应体系,塑造苏州金龙服务品牌,创建首家呼叫中心,率先推出“全国联保”“配件绿色通道”等8大服务举措。同年,宇通在提出规划市场开拓的同时,规划服务工作;大金龙建立起完善的客户服务链,主动做好服务;小金龙则通过建立并利用客户档案,使定期访问客户制度化。
客车业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
总的来看,2005年的我国客车行业发生了一些值得欣喜的变化和成长,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从2003年以来,运力过剩逐渐成为公路客运市场的主要矛盾之一,受其影响,客车用户的经营效益越来越差。2005年的火车提速,使公路客运空间受到挤压,运力过剩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寻找新的市场空间、开辟经营效益更好的线路将是客车用户的当务之急,车辆更新被挤到次要地位。
另外,我国客车的可靠性、经济性还不够,技术根基不够扎实。我国客车其实在技术性能指标上与国外并无太大差距,但在一些基础指标上,比如车身的强度刚度、抗翻倾能力及底盘的制动系统等,还存在一定距离。近几年屡屡发生的交通事故,不少是因制动力不足、频繁制动和山区上下坡导致的制动器热衰退、制动稳定性及制动器本身的设计制造质量问题和摩擦材料质量问题造成的。这些问题,与不少厂家在产品开发上投入少、周期短、起点低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说,客车业下一步的竞争,还没到打价格战的阶段,关键仍然是看谁的技术扎实,谁的品质过硬。
回首2005,使得我们对2006有了更多的期待。在中国客车市场,性价比、品牌凝聚力和服务将成为未来市场领导者突出的核心竞争优势。预计在2006车,客车市场将继续处于良性调整的通道,并更为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