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市场分析 >> 新闻正文
中高档市场将成今年大客车主战场
文章来源: 黎冬敏 发布日期: 2006年3月1日
分享按钮

  刚刚过去的2005年,我国举办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汽车展和商用车展,有约近30家主流客车企业参加,代表了全国大中型客车85%以上的产销集中度。

  据统计,车展上各客车企业所展出的大客车型(L≥9米)有30多个款式,其中约有5款是2005年开发的扛鼎之作,例如北汽福田欧V系列BJ6120U8MKB、苏州金龙海格V92系列KLQ6129/Q、广州五十铃S系列GLK6112H1A、江淮好运系列HK6120、中大鳄鱼系列YCK6129HG等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各客车企业2005年推出的产品主要处于60万-120万元价格区间,成为最活跃的价格带。可见,各客车企业为了扩大已有的市场份额,已经开始调整产品结构。比如大宇、广州五十铃、亚星奔驰等靠生产高档客车起家的企业,开始向中高档、中档产品延伸。而宇通、苏州金龙、中通、江淮等老牌企业则向高端拓展,定位在以生产中高档客车为企业产品的战略目标。北汽福田瞄准2008年奥运会,开始投资生产大型中高档欧V客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由此可见,大型客车市场的价格战大有向中高档客车领域发展的趋势。

  总体来看,2005年,客车企业所推出的新款车型不算多,但每款新车都具备了令市场变局的能量与实力,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2005年的车展展示了各厂家2006年的市场战略布局。

  城市客车面临新局面

  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北京市已经对城市客车提出了新的要求,最重要的一条是车辆要有高可靠性。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总成,以及电气元件、轮胎、控制阀等都要选用最好的产品。此外,还要求车辆性能完备、自动化程度高、安装动力转向机、自动变速器、计算机控制尾车转向的铰接盘、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ABS、空气悬挂系统、车辆自动润滑系统,以及GPS定位、GSM通信、车辆识别、车内电子信息显示、驾驶员监控等设备。

  针对2008年的奥运契机,全国各路客车界的精英已经迅速行动起来。

  2005年,我国公路总里程约为190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约为4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约为155万公里,农村公路沥青和水泥路面里程突破100万公里。2005年公路客运量约175亿人次,比2004年增长7.7%;旅客周转量也比2004年增长13.1%。从以上数据看,国家公路网的快速发展将给公路客车业和旅游客车业带来无限商机。

  2005年1~8月,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累计上涨超过30%,未来燃油税的征收也是势在必行。考虑到这些因素,未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回落的可能性很小。

  2005年7月,旨在控制汽车油耗、节约石油能源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始实施。同月,最新修订的《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鼓励发展节能型客车。与此同时,国内还以科技手段和更严格的排放标准促使汽车达到环保要求。国际上仍在坚持不懈以科技手段来提高环保标准。节油和环保技术显著的大型客车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内客车亟须解决的技术发展问题

  CAN总线技术在客车上的应用。CAN技术在欧洲、美国被广泛推广和应用,而日本、韩国也在积极研究CAN技术。在2005年的中国商用车展上,厦门金龙XMQ6120L在动力总成中配有CAN总线、苏州金龙KLQ6129Q也应用了法国CAN总线技术、中通LCK6128H在底盘及车身方面应用CAN总线技术。

  CAN总线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将会使汽车的动力性、操作稳定性、安全性、燃油经济性都上升到新的高度,给汽车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元素。CAN总线能否在国内客车上广泛应用,是值得国内客车企业考虑的问题。

  节油成为用户选择客车的突出要求。由于油价不断上涨,燃油费占运营成本的三分之一,所以选择油耗低和在运营中能加强节油措施的客车,必然成为客户的首选。广州五十铃新近推出的E系列GLK6120D5、S系列GLK6112H1A等大型中高档客车,百公里油耗仅22升,深受用户欢迎。对节油,国内生产企业的反应无疑是迅速的,节油很快成了众多企业极力打造的产品新卖点,仿佛一夜之间很多品牌的客车都成了“节油”产品。但节油不仅仅是一句宣传口号,还有更实际的意义,节油是值得国内各客车生产企业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全承载式车身制造技术的应用。全承载式车身制造技术的优点是:车身结构强硬,历久不变形,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整车重量,降低油耗;简化构件的成型过程,提高材料利用率;整车重心低,高速稳定性好;加工不需要大型冲压设备,便于产品改型,容易实现多品种系列化生产。在2005年我国大型商用车展上所展示的客车中,厦门金龙XML6127、广州五十铃GLK6120D5和GLK6112H1A、中通博发LCK6128H和LCK6122、安凯HFF6137WK87等均采用了全承载式车身技术。从长远发展趋势看,全承载式车身技术应该在中国客车业内推广。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