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随着2005年的渐行渐远,这一年的喧嚣并未散尽,千帆竞过,各个企业都将自家的收成进行了盘点。所谓“酸甜尝遍,苦乐自知”。不过,大年即至,我们本着报喜不报忧的“过年原则”,从企业的喜报中撷取几封,以振奋那些关注中国汽车业的眼睛。
在2005世界客车博览亚洲展览会上,“客车之父”———世界客车联盟秘书长吕克·格洛里厄称,出口将是未来中国客车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首要手段。这表明,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拼搏已经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实际上,也正是在被称做“中国汽车出口年”的2005年,以宇通集团为代表的中国客车企业,通过建立自主品牌,初次“试水”海外市场便赢得满堂红。2005年前10月,我国汽车出口高速增长,出口数量首次超过进口数量。这其中,尤其以客车的出口贡献最为突出———今年包括郑州宇通、大金龙、厦门金旅等客车制造商都积极主动地寻找海外订单并取得了非凡成就,使中国民族汽车品牌昂然走出国门,扬威海外。
事实上,国内商用车企业出口海外的时间表,要比其他汽车企业更早一些。经过几年来在海外市场的摸爬滚打,宇通、金龙等一批企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产品性能也与欧美厂家日益接近,在出口方面则由起初10辆、20辆的试探,迅速转变为大批量、高价值、市场覆盖面广的实质性增长。
以2005年宇通对古巴的出口为例。面向古巴市场宇通主要采取融入当地的长线策略,通过向古巴输出散件,同时输出技术———在当地培养技术人员,由于之后当地每生产一辆客车都要付费,并且要使用宇通的商标,因此不光是客车出口,品牌也出口了。这种以技术输出为主的出口模式也创造了当时中国客车第一出口大单,并产生了极大的市场影响和国际影响。
据介绍,第一批宇通客车进入古巴之后,就迫使当地竞争品牌不得不降价以对,尽管如此,宇通客车在2005年还是占到古巴的客车交易份额的90%%以上;中国驻古巴的商务参赞杨石翟先生高度评价“宇通客车是中国与古巴友谊的大使”。
对于中国汽车工业出口数量历史性地超过进口数量,英国《金融时报》撰文评价道,“这不仅是中国本土汽车工业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同时也彰显出中国立志成为全球汽车市场领军力量的雄心。”直接说出了宇通、金龙、厦门金旅等中国客车制造商的心声———在客车出口这件开拓性的工作中,2005年他们创新性地打出“以技术换市场”旗号,积极主动地寻找海外订单,正是为了书写中国汽车工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