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市场分析 >> 新闻正文
自主创新:中国商用车立身之本
文章来源: 中国客车信息网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2日
分享按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该建议指明了我国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十一五”期间,中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和保有量仍将会持续增长。“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更加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重点”。对中国汽车行业而言,“十一五”期间,主要是加强汽车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建设。这对发展以自主品牌汽车为主的中国商用车企业,无疑是利好消息。
中国车市的驱动主力

    与国外成熟汽车市场比较,我国汽车工业目前仍处于成长期。从1991年到2004年汽车产量和我国GDP的增长情况可以看出,我国汽车行业处于快速增长中,除1994年至1998年的增速低于10%外,其他各个年份都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幅度,而且从1991年到2004年,汽车行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均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因此,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基础和脊梁的商用车,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其长期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商用车发展历史最长、基础最好、自主品牌最多、出口创汇最高。当今国内商用车市场是自主品牌为主导,无论是载货车还是客车,其市场份额都占领先优势。我国汽车工业50年的历史,主要以生产载货车为主,国内汽车企业的强项依然是商用车,尤其是中型载货车。统计表明,目前我国载货车的总品牌数为97个,其中自主品牌为88个,占全部载货车品牌的90%。国内载货车市场一直是自主品牌的天下,市场份额基本保持在90%以上,其主宰地位在短期内国外品牌是无法撼动的。

    50多年来,商用车始终是中国汽车市场前进的驱动主力。在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增长、乘用车市场火热升温的情况下,商用车领域依然保持了50%的市场贡献度。据统计,2003年,全国载货车和客车合计销售241.92万辆,轿车销售197.16万辆;2004年,全国载货车和客车合计销售274.46万辆,轿车销售232.65万辆。

    自主创新的主阵地

    商用车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汽车行业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目前中国大吨位的商用车市场需求已超过西欧和美国的总和。从世界商用车发展趋势看,商用车的排放要求越来越高,行驶安全性越来越可靠,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售后服务日臻完善,商用车尤其是重型汽车市场将面临美好的发展前景。正如业内专家所言,虽然中国商用车市场面临着国外巨头纷纷介入和国内厂家竞争愈演愈烈的局面,但中国的商用车市场在未来的一个较长时期内,仍然而且必定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

    东风、解放等商用车是中国土生土长、精心培育了几十年的自主品牌,在国人和用户心目中拥有很高的认知度和忠诚度。改革开放以来,解放、东风等自主品牌的商用车也先后进入海外市场,并逐渐赢得部分国家、地区市场和用户的认可,出口量逐年提高,前景看好。

    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开发是大有作为的。中国商用车领域其实就是一个自主开发的主阵地。东风、解放等国内老牌汽车企业,都是靠商用车发展的。凭借几十年的自主发展,不但拥有品牌优势,还形成了独特的研发优势。近几年,国内商用车企业发展的速度也很快。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国经济将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对商用车的需求很大,国内自主品牌商用车必将大有可为。

    国际竞争的先天优势

    中国入世后,奔驰、沃尔沃、依维柯、日野、现代等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布局,中国商用车市场已经由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成国际大公司也参与竞争的格局。与国外相比,目前中国商用车市场只相当于国外的初级阶段,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中国商用车领域总体要突破的瓶颈。同时,国内多数商用车用户也还处于“价格决定购买”的初级消费状态,对价格昂贵的高端商用车产品还不能接受。但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的不断成熟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5至10年,中国商用车市场高档化需求势必会旺盛起来。

    一汽和东风等国内商用车领军企业,是以商用车起家的。中国商用车企业具有较强的国内竞争力:拥有自己成熟的总成资源,拥有自主品牌,具有独立的研发体系,比跨国企业更了解中国的市场和消费者,有多年积累的销售和服务网络等,这些优势都是中国商用车自主品牌建设和自主创新50多年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

    中国商用车企业独有的这些先天优势,跨国公司一朝一夕不可能“速成”。拥有这些优势并迅速发展和壮大起来,中国的商用车企业可以大有作为。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