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起,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耐用是金”万里巡活动,在为期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在全国9大城市的宇通客车用户中评选最具代表的“耐用之星”。面对原材料涨价、产能过剩等的加剧,客车行业利润趋于下降。而在方兴未艾而又竞争激烈的国内客车市场,宇通客车的这一做法,无疑表明了客车行业审视自身、决意提高的新动向。
“耐用性”:老话新谈
北京汽车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玉衡认为,“耐用”这个提法,老生常谈,但是常谈常新。建设部科技委城市车辆专家委员会主任李世豪认为,耐用应有三个含义,一是质量可靠,乘客放心,二是使用寿命长,用户安心,三是运营效率好,降低维修成本,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用户舒心。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文兵综合专家的观点,将客车“耐用”的含义概括为:使用寿命长,故障率低,适应性广,投资收益期长。对客运企业来说,“耐用”意味着多拉快跑、运营价值大;对旅游用户来说,“耐用”意味着外观持久美观,不受环境、路况侵蚀;对公交车客户来说,“耐用”意味着满足现代城市交通载量需求,不易出故障,维护成本低。
不仅如此,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高利还提出了一个“运输安全”的概念,他认为,运输安全不仅包括了交通当中的安全问题,而且也包括运输的人、货的安全问题。在我国,这些安全问题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每年死亡人数接近十几万人。因此运输安全的保障,再加上国际的形势、安全,都呼唤着耐用性的保证。
用户青睐耐用客车
客车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其成本分为购置成本与运营成本。与购置成本相比较,运营成本的计算更为复杂,包括保养费用、油品费用、故障维修费用等多项开支,再加上客车停运时间造成的损失,其总和占据着客车成本的较大比例。
随着燃油价格的节节攀升和客运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何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能力成为客车运营商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车辆机械总公司总经理邹虎啸举例说,我国目前年产大众客车约十万辆,如果在稳定的技术条件和功能状态下,使用寿命增加一年就可降低1/6的价格;按照我国目前客车保有量150万辆计算,如果耐用性增强,燃油消耗降低5%就可节约运营资金几十亿元。
据一项公路运输市场上的调查显示,在客车的各项功能指标中,“耐用可靠”成为与整体功能表现最相关的指标。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学术处副处长彭伟表示,随着耐用知识的逐渐普及,谁家的客车产品有利于提高客运企业的竞争力,谁就会得到用户的青睐,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离客车大国还很远
目前,我国高速、一级公路里程已超过3.9万公里,公路客运量达175亿人次,客运周转量达9900亿公里。预计到2010年,公路客运量将达到220-250亿人次,周转量将达到14500-15000亿公里。这意味着客车业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另外,客车业在广阔的农村市场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国家农村公路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155万公里,从农村客运角度来看,越偏远的地方越需要公路,运输的要求越强烈。这样的条件,路况不一样,条件不一样,发展的程度也不一样,更加需要经久耐用,运营费用低廉的客车,耐用客车正适用于农村客运,既安全舒适,又具有经济价值。
虽然潜力巨大,但中国客车企业也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李世豪在“耐用是金”万里巡活动的发布会上曾表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客车大国,但是,中国客车与国际客车相比,可靠性和耐用性有较大差距,反映了我国客车和世界客车制造水平的差异。
在国外,推出一辆新车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而在我国,一家企业一年推出个几十款产品却是常事。从国家汽车产品公告上可以看到较活跃的客车企业一年都能推出几十种新产品上公告。其实,这并不是我们的客车新产品开发能力比别人强,而是很多企业在客车的配置上和外观上作文章,而忽视最根本的客车品质上的东西,以至于客车在运营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国产客车大修里程约为50万公里,而欧洲和日本客车则在100万-150万公里。
从近10年我国客车发展势头来看,我国已具备成为世界客车制造中心的条件,但中国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客车大国”,还要好好下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