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伊斯坦纳,不是汽车业内人士也许大多都会感到陌生,而不像金杯那样早已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仿佛那就是面包车的别称。只有当看到伊斯坦纳实车时,人们才会觉得有几分眼熟,印象中似乎还有一个著名标志的影子。没错,伊斯坦纳的原形车正是韩国双龙与德国奔驰的研制结晶——双龙奔驰MB100,对外销售时一律悬挂奔驰标志。
奔驰MB100以其尊贵的品牌、良好的质量、舒适的乘坐感受赢得了国内商务轻客领域一部分高端客户的认可,不但与金杯拉开了定位差距,而且还对进口丰田海狮的市场分额构成了相当威胁。然而,其三十万以上相对较高的售价却只能令一部分购车者望车兴叹了,供需产生了矛盾也产生了商机,于是外形、配置与MB100几乎相同而且搭载原装发动机售价却便宜十万的伊斯坦纳应运而生了,上海汇众希望以其性价比在中档商务轻客领域分得一杯羹。
但英雄出乱世,只恨不逢时。在伊斯坦纳推出之前,金杯、依维柯、全顺、得利卡等老牌客车早已杀得刺刀见红了,再加上风行、瑞风、GL8等等mpv的不请而至,国内轻客市场只能用昏天黑地来形容了。凡事都有个先来后到,至少混个脸熟也好,虽然双龙奔驰MB100已是盛名在外,但作为“新人”的伊斯坦纳前脸挂着的“众”字标以及源自马来语的洋名显然让国人一时接受困难。于是乎,大街小巷跑的车中伊斯坦纳鲜可得一见,汇众寄予厚望最后分得的至多也只有半杯稀汤吧。
其实伊斯坦纳的这一现象其实也并不奇怪,初看一下轻客市场分布就会发现伊斯坦纳一直处在一种高不将低不就的尴尬境地。机关用车,已被柯斯达牢牢占据;高端市场,轻客一般是竞争不过MPV的;快递公司等一些客货两用领域,却因价格过高而难入其内;剩下只能与对手在普通商用市场进行肉搏,但当对手们拥有宽泛的价格区间、众多的车系车型可供用户选择时,伊斯坦纳却还局限于16~20万的价格区间,供选择面相对较少,加上自身售后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以及前文所说的知名度等问题,均大大削减了伊斯坦纳的竞争力。作为上汽集团的“战略车”,我们只能说伊斯塔纳,任重而道远了。
中国客车信息网 >> 动态信息 >> 新闻正文
伊斯坦纳 还想把高不成低不就进行多久
文章来源: 中国汽车城 发布日期: 2005年6月27日
分享按钮
分享按钮
(值班编辑:吴奇)
▋新闻关键词:客车
2005-6-27·可靠耐用,是评价好客车的根本标准
2005-6-26 ·陈荫三教授纵论欧洲客车发展趋势
2005-6-26 ·陈荫三教授对金龙客车的建议
2005-6-26 ·短后悬客车——差异化产品开发实例
2005-6-25 ·汤玉祥:客车业的当务之急是公平竞争
2005-6-25 ·郎咸平质疑宇通客车MBO
2005-6-25 ·司法拍卖:宇通客车尴尬的MBO之路
2005-6-25 ·汤玉祥:让宇通客车年行驶70亿公里搭载25亿乘客的人大代表
2005-6-25 ·汤玉祥:客车企业不以规模定胜负
2005-6-25 ·宇通客车董事长汤玉祥:宇通国有资产没有贱卖
更多>>▋动态信息其它相关新闻
2005-6-27·宇通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文兵在“耐用”风暴新闻发布会上的致辞
2005-6-27·陈文弟在宇通"耐用"普及风暴研讨会上的发言
2005-6-27·李世豪在宇通"耐用"普及风暴研讨会上的发言
2005-6-27·李玉衡在宇通"耐用"普及风暴研讨会上的发言
2005-6-27·宋传学在宇通"耐用"普及风暴研讨会上的发言
2005-6-27·霍亚军在宇通"耐用"普及风暴研讨会上的发言
2005-6-27·张执玉在宇通"耐用"普及风暴研讨会上的发言
2005-6-27·高利在宇通"耐用"普及风暴研讨会上的发言
2005-6-27·王为人在宇通"耐用"普及风暴研讨会上的发言
2005-6-27·杜芳慈在宇通"耐用"普及风暴研讨会上的发言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