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市场分析 >> 新闻正文
郎咸平质疑宇通客车MBO
文章来源: 北京青年报 发布日期: 2005年6月25日
分享按钮
    继质疑海尔、"炮轰"长虹之后,学者郎咸平近日把矛头指向首例公开以上市公司国有股为对象的管理层收购———宇通客车MBO。

  郎咸平指出,国泰和融通两家基金公司可能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助力宇通客车高管完成MBO。

  郎咸平称,上海宇通收购宇通集团,采用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方法———司法拍卖。2001年3月,汤玉祥等21名宇通客车高管成立上海宇通,宇通职工持有73.26%股权。2003年12月29日,上海宇通以14850万元拍得宇通集团90%股权。

  宇通客车MBO方案借助司法拍卖,巧妙避开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审批。司法效力高于行政权限,只要司法程序没有问题,且不触犯要约收购,转让方案便不需备案或审批。

  郎咸平指出,融通基金和国泰基金两家公司在投资宇通客车中可能存在"猫腻"。

  郎咸平认为,"这是牺牲中小股民的利益,这些基金把所有股票卖给一个第三方的不明人士,而这第三方的不明人士知道所有内幕消息,他知道股价何时上升。当然到底谁持股、持股量和盈利均不得而知,但是如果这是有计划的预谋的话,这一上涨所赚的钱足可弥补对宇通集团的收购"。
(值班编辑:王露露)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