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市场分析 >> 新闻正文
2005年我国商用汽车市场走向何方?
文章来源: 商用汽车2005年第5期 作者:汪卫东 发布日期: 2005年5月12日
分享按钮

  2004年我国乘用车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业内人土普遍认为2005年国内主要汽车集团将会纷纷重兵布局、抢摊商用汽车,尤其是载货汽车市场,加上国内产业新军的加盟和国外同类企业的进入,可以预见,2005年国内商用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会激烈。近期,笔者对来自各方面的2004年中国商用汽车市场产品数据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2005年商用汽车市场的热销产品将会是以下情形。

    客车

    1.按用途分类

  公交客车依然是市场需求的最大亮点。从中汽协统计的数据来看,2004年以生产公交客车为主的企业业绩增长较快。目前,公交车的利润虽远不及公路客车和旅游客车,但其市场稳定和数量庞大的特点对多数企业来说,仍然充满了诱惑。在公交客车细分市场中,城市公交客车(此处区别于城郊、乡镇公交客车)是主要的增长点,特别是低地板、发动机后置和外观时尚的公交车辆。

  在产品档次上,中档公路客车及旅游客车发展最快,高档客车竞争将非常激烈,在产品结构上,大、中、轻型客车趋于结构更加合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方便,快捷已成为人们出行旅游的标准。火车安全性高,价格合理,但由于时间和路线过于固定,而受到局限;轻客虽便宜,但舒适性和速度满足不了人们长途旅行的需要:所以,大型豪华客车(尤其是卧铺客车)便成了出行者的新宠。因此,2005年中高档客车,特别是大型高档豪华客车的市场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满足"村村通"的农用客车市场需求很大。近几年交通基础建设的大量投入,促进了农村道路状况的改善。地方各级政府对"村村通"工作的重视充分说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力将向乡镇转移。发展经济,交通为先,乡镇客运市场的繁荣将拉动对农用客车的需求。2005年虽然"村村通"客车需求量同比会上升,但应根据不同地域市场需求进行细化,实施产品开发和营销的差异化战略。

    2.按车长分类

  (1)大型客车(车长>10m)。2002-2004年大型高档豪华客车发展较快,特别是100万-150万元的产品出现了大幅度增长,增长率超过66%,远远高于行业增长水平,但进入2005年后,80万-130万元的新兴中高档车型将会逐渐代替150万元以上的高档客车的传统市场,成为最活跃的价格带。随着广州五十铃EHD、西沃B7R等客车市场的更加成熟,这一区间的产品正在成为中长途客运市场的主力车型。

  13.7m特大型客车亮点虽多,但市场容量并不乐观。2004年以来,随着道路状况的改善、国家政策及法规与国际的逐步接轨,以及客运市场需求的变化,特别是卧铺客车市场需求的变化,众多客车公司竞相推出13.7m特大型客车:但因此类座位客车与12m座位客车相比,价格座位比太高,故其市场前景渺茫,开发宜谨慎。

  (2)中型客车(7m<车长≤10m)。虽然2004年大型客车增长率很高,中型客车市场份额继续萎缩,但中型客车的市场份额还是大客车的2倍。中型客车在中短途客运及旅游市场仍具有大型客车无法比拟的灵活性,同时,在城郊、乡镇公交运输市场,中型客车也有较大优势:所以,未来几年中型客车仍是大中型客车市场的主力车型。业内人土分析,2005年国内中型客车竞争的目标主要集中在7.9-8.5m、价格30万-40万元的中高档车型上。

  (3)轻型客车(3.5m<车长≤7m)。产品需求不断呈现出多样化和细分的趋势。据统计,2004年10-14座之间的轻型客车处于增长状态,9座以下和15座以上的轻型客车都在下降,但与中小容量轻型客车座位数相当的GL8、瑞风和风行等大型MPV(7~9座)却销路正旺,蚕食了轻客的许多市场。预计2005年轻型客车市场的增长主要是10万元左右、10-14座的车型,同时,份额很大的改装用轻型客车可能会出现中型化趋势,城市物流用客货两用轻型客车也会在大城市逐渐受宠。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道路的持续高速发展,农村客运市场更新换代与新增运力的潜力同时显现,这给2005年轻客市场的扩容带来较大机遇。

  (4)微型客车(车长≤3.5m)。近六七年内,我国微型客车市场空间逐渐扩大,其销量一直是客车市场中最大的。微客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作为一种生产型而非享受型的车型,在地区生产力差异明显的我国仍发挥着独特优势,目前市场主要集中在县、乡、镇及城乡结合部。山东、江苏、福建、浙江、广东等东南沿海省份,目前有不少发展中的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也都在使用微型客车。预计2005年销往以上地区的比例会更大,最受欢迎的依然是低价、节油及高可靠性的车型。

    货车

    1.重型货车(总质量>14t)

  在新法规下,自质量小、速度快的大功率牵引车以及多轴高栏板货车应该是一个发展方向。新法规GB1589-2004对整车总质量有限定,因此自质量小的车辆将成为各企业研发的重点。

  重型货车中,牵引车和自卸车将是主力车型,普通载货汽车和厢式货车的市场占有率将逐步缩小;这是因为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为牵引车提供了发挥运输效率优势的空间,同时,出于对运输效益的考虑,用户也会逐步转向牵引车和自卸车。

  低吨位的重卡将作较大调整,主要原因就是这类车型运输效率比较低。其未来出路将转向专用汽车领域,但配置会发生重大变化,如发动机功率水平将提升、车桥和变速器也将作相应变化和调整。

  重卡的主要匹配动力向两头发展,11L以上合资合作的洋品牌柴油机,以及147kW以下的4缸柴油机将得到迅速发展,并将分别成为高、低端重卡的主要动力。

  近年来,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局部战争接连不断,台海危机也是一触即发。打赢局部高科技战争已成为部队建设的重要战略,因此,国防对各种军车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

  2005年,与重型车密切相关的能源、原材料、房地产等基础产业的发展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加速,因此,用于石油和矿山开采、水电工程、林业开发、地质勘探、道路及城市建设等领域的重型专用汽车将继续受市场追捧。

  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更加注重节能和环保。随着柴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和用户对商品耐久性、可靠性的日益重视,相对乘用车和客车的环保性及安全性的重要度而言,重型车将更加注重产品的经济性、耐久性和可靠性,因此,2005年低油耗、大吨位、大功率、适于专业化运输的高端重型载货车,仍将是产品研发的主要方向。

    2.中型货车(6t<总质量≤14t)

  部分高吨位轻型车和大吨位四轮农用车将被中型货车替代。由于货车市场产品升级和国家政策的引导,在原部分中卡产品因配置提升被统计为重卡的同时,部分轻卡将因配置提升成为中卡5同时,一些大吨位四轮农用车可能因不能满足法规要求和区域限制而被中卡替代。

  中型货车产品结构将继续发生变化。在产品结构上,由于后来者基本以生产平头车为主,而长头车生产历史悠久、技术成熟(但守旧)且相对便宜,因此,2005年长头车与平头车之争仍会继续。在产品用途上,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不断提高,专用汽车在中卡中的比重将继续上升。

  低吨位中卡将主导中卡市场。低吨位中卡可以匹配4缸柴油机,价格优势明显,性价比优于高吨位的中卡,其车型的灵活性、便捷性以及经济的载货量和载货空间更适合城市物流。2005年低吨位中卡还会在合适的时机取得城市运营的通行证,而高吨位的中卡预计将会被排除在外。

  高吨位的中卡将作较大调整,目前这种倾向已经开始显现,主要原因在于这类载货车运输效率比较低,其未来出路将转向专用汽车领域,但配置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发动机的功率水平可能提升,等等。同重型货车一样,中型货车发展也将更加注重产品的经济性、耐久性和可靠性。

    3.轻型货车(1.8t<总质量≤6t)

  轻型货车的产品差异化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应针对不同区域的需求特点寻觅市场空白点。

  近些年来,城市物流运输业发展迅速,对货车市场细分的需求十分迫切。邮政快递、搬家、副食配送、学校配餐、建材搬运、货代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物流活动基本上都宜采用轻型厢式货车然而,我国多数城市对货车限行,使未取得资格的普通厢货只能在城边打转,加上严禁客货混装和拆卸座椅(指客车);所以,城市物流业急需一种既拥有漂亮时尚的外形和优越的动力性能,又具有较大的载物和一定的载入空间,能在城市畅行无阻的轻型物流专用货车的出现。此外,市政环卫专用汽车对轻型货车底盘的需求也会保持一定的增速。

  轻型货车市场历来最易受到政策法规环境的影响,特别是2004年以来新的汽车排放法规、汽车信贷、汽车召回、汽车3C认证、品牌专卖,尤其是治理超载超限运输和整顿车辆"大吨小标"等政策法规对轻卡产品的开发和市场都产生了不同程度和有利有弊的影响。其中,达到欧Ⅱ(甚至欧Ⅲ)标准的高档轻卡在2005年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在大城市物流运输市场占得先机。

  国家对农用车的管理越来越严,农民购买力也不断提高,四轮农用车逐步淡出市场成为趋势,大量农用车用户开始转向购买中低端轻卡,因此,预计这类产品需求会高速增长,有专家预测会超过整个轻卡市场的80%。

  舒适、安全,豪华的高端轻卡有市场潜力。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广大轻卡用户已不再满足于只能载货这一基本需求,而转向既能载货还要乘坐舒适、安全而豪华的车型。当前国内不少轻卡企业推出的产品不但采用了以往只有轿车才有的桃木内饰,CD音响、电动车窗、冷暖空调等,而且更加注重人性化,改善驾乘的舒适性,在整车子顺性、操纵稳定性方面也在向轿车水平靠拢,比如采用前后独立悬架、助力转向、ABS等装备。相信这类产品在2005年会大受青睐。

    专用汽车

  专用汽车种类繁多,限于篇幅,下面仅举例说明。

    1.重型专用汽车会继续走俏

  过去受公路条件和专用汽车底盘生产的限制,我国专用汽车一直以中型车为主,重型专用汽车产量的比例一直偏低。2000年以来,随着上述条件的明显改善,尤其是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出台,货车重型化、专用化和专用汽车重型化趋势非常明显,许多功能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工程自卸车、散装水泥车、混凝土搅拌车、混凝土泵车、高空消防车、大型压缩式垃圾车、大型洒水车、大型道路养护车和油田专用汽车等重型专用汽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部分车种国内可以生产(或组装);但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重型专用汽车对进口底盘和上装件的依赖性还很大,从而增加了采购成本。今后能否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并继续保证可靠性,是我国重型专用汽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合资合作和引进技术,实现底盘、上装甚至整个专用汽车的本地化生产,将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2.工程建设用车需求会继续增长

  尽管2004年由于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使得工程建设用车受到一定影响,增速减慢;但2005年国民经济仍将保持高位运行,城市及公路基础建设仍是经济建设的主体力量,所以,包括水泥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车、混凝土泵车、大件运输汽车列车等仍是今后增速较快的产品。其产品特点主要是价格及利润较高,但技术含量也较高。由于近年来上述车种的生产者和提供者逐渐增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但品牌销售将继续成为市场的最大亮点。

    3.车辆运输车将会继续稳步增长

  目前乘用车购买者大多希望购买"零公里"车,而生产企业又遍布全国。轿车销量,2003年较上年增长83%,2004年较上年增长15.17%增幅回落60.11%。预计,2005年至以后几年,轿车销量虽然难以出现前几年那样的爆发式增长,但年均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应该是可能的。轿车的快速增长预示着对车辆运输车的巨大需求,所以后者每年也会保持20%以上的增速。

    4.运油车与加油车需求强劲

  近年来我国汽车和飞机保有量增长迅速,带动了对汽油、柴油、CNG、LPG等燃料需求的快速增长,但考虑到建设成本、生产规模、安全等因素,炼油厂、油库与加油站之间大多数不会铺设耗资巨大的输油管道,而仍然广泛采用罐式汽车运输,所以,运油车与加油车需求数量会继续增长,其中大型单车型油罐车和半挂型油罐车的市场前景最好。

    5.自装卸运输车辆市场潜力巨大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自装卸运输车,如带随车起重机、升降尾板、整体自装卸式拉臂钩,随车叉车、集装箱随车吊等自装卸系统(国外统称之为载荷处理系统)的专用货车还处于欠发达状况,总体要落后欧洲30-40年,落后日本20年。资料显示,日本目前年产自装卸货车2万辆,保有量约25万辆。如果我国生产的自装卸货车按年产1.2万辆计算,这个数量放在广大的国内市场是看不见的。日本专家认为,现在中国的劳动力虽然比较充足,但中国执行独生子女政策已有近30年,目前南方民工市场已出现年轻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工资成本会相应上升,所以,今后三五年内,运输市场对自装卸运输车辆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再者,使用自装卸运输车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可以大大提高装卸与运输效率,节省车辆运营时间,降低劳动成本,提高运输效益。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