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企老板张凯,最近为了给自己公司买辆通勤接待车犯了愁——经济型轻客省油、价格也便宜但是档次较低;中档的目前车型陈旧、技术老化;高端的轻客产品从概念上似乎又输给了轿车化特征明显的多功能乘用车(MPV),实在难以选择。
这是一个能够折射出目前轻客市场发展走向的案例。轻客具有空间大、灵活、载装便利等特点,曾经是商用车中重要的力量。而目前公务、商务用车趋于小型化、轿车化已成为必然趋势,MPV市场的稳定增长及其自身的类轻客特征,都在酝酿着轻客市场的变局。
市场变化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1月—9月,虽然客车行业整体发展稳中趋降,其中轻型客车降幅仍比较明显,轻型客车产销13.18万辆和13.20万辆,同比下降7.69%和5.69%。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一组数据中我们看到,2000年至2003年我国轻型客车总产量分别20.68万、23.41万、32.54万、44.44万辆,经历了2000年的恢复性增长以后,在整个汽车市场加热的大势中,轻型客车产业进入了稳步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尤其在2002年和2003年,轻客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比增长达到39%和37%。
对于今年轻客市场出现的下滑态势,分析人士认为,现实已经将传统轻客的用途重新定义为客货两用的层面,乘用功能已经拱手让位给MPV,因此传统轻客用户的流失具有其必然性;其次由于政策对于公路客运门槛的抬升,安全舒适的大、中型客车被重用也意味着传统轻客从公路客运市场全线撤退,另外,不少轻客产品几乎没有换代的动力,无论外观还是内部配置都很少变化,这对于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的市场来说,明显缺乏竞争力。如此一来,轻客既有的生存空间被层出不穷的MPV等“类轻客”概念所蚕食。与此同时,一些轻客厂家为了保住市场,抛出降价策略,使得轻客厂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事实上,随着轻客市场的扩大,轻客除了要满足旅游客运、通勤接待等任务之外,还要面对特种改装车、专业用车、城市物流用车等新兴市场。因此,对轻客发动机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际上,通行的高端轻客已经将涡轮增压中冷发动机/共轨发动机作为发动机的标准;但在我国,一部分轻客厂家仍旧沿用没有中冷器的普通涡轮增压发动机,即使部分采用嫁接中冷器的技术,仍难以达到国际通行的欧Ⅱ、欧Ⅲ标准。所谓的产品升级,往往也只是面孔更新、概念炒作,而非动力革命。有关人士表示,成本压力是影响市场上轻客产品竞争力的一大原因。南京依维柯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达科先生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从轿车方面来看,欧美与中国目前产品的差距比较小,但就商用车而言,中国目前市场上的产品与欧洲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市场对产品的成本比性能看得更重。
裂变求生
2005年,在大面积叫停“微面”的形势下,日系的经济型轻客金杯等厂家纷纷推出低端车型力图抢夺“微面”用户。与此同时,一部分原先生产微面的厂商也开始进入低端轻客市场,低端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尽管低端市场的利润空间薄弱,但是出于战略角度的考虑,像金杯、福田等品牌并不会放松对低端市场的抢夺。
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客户群,2005年金杯在开始构建中、高、低端全线产品系列的同时,加强了在低端市场的攻势。以5.98万元低价亮相的金杯海狮低端轻客车型,打击了杂牌海狮为争取低端轻客市场以低价牺牲质量来争取客户的做法。相比之下,2005年福田风景则是靠柴油车型的低价化取胜。而在日系经济型轻客中,东南得利卡也开始逐步滑向低端市场,成为低端市场有力的竞争者。东南得利卡全车系的价格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之后,最低价位曾下探到了8万元以下。
在中端轻客市场,2005年这一区间强烈感受到了来自MPV市场的压力。在大MPV这些“类轻客”的攻势下,有一部分中端轻客车型直接降价主动下压,而依然坚守阵地的中端轻客在价格和配置体系上也作了很大的调整,要么保持原价、增加配置,要么价格下调。目前,中端市场表现比较活跃的品牌有南京依维柯得意系列以及江铃全顺。在2004年南京依维柯已经推出了新一代高端轻客车型都灵V系列,产品进行了换代升级;中端市场的另一个主角江铃全顺2005年也在做着各种努力。2005年10月,江铃全顺对全顺车型进行了改进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出06款新全顺。分析人士认为,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下中端轻客车型的换代是大势所趋。“现在中端轻客面临的车型老化等问题比较严重,如果不换代更新,最终难逃被市场所淘汰的局面。”
走向成熟
以往消费者对中国轻客都有着低端化的认识惯性,而到了2005年年底这种观念也已经逐步被新一代轻客所改变。现代化的外观取代已淘汰的外壳设计,以及轿车化的操控性能、乘坐舒适化等特点,已经成为新一代轻客车型在用户心目中的标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高端轻客市场已经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将逐步走向成熟。南京依维柯公司总经理张欣在高端车型都灵V系列的第10000台下线仪式上一再呼吁竞争对手能够尽快换型。他表示,高端轻客市场是一个有着10万台容量的特殊市场,但目前核心的技术、产品并没有完全进入。虽然2003年就进入中国的奔驰凌特,也已确定了国产化车型的正式上市日程表,但轻客企业只有形成强大的团队,才能够抵抗住中客下压,MPV上顶的压力。整车技术以及优异的整体匹配性能,以及欧Ⅲ排放标准等方面也是目前新一代轻客带给市场的全新标准。业界专家分析认为,高品质的高端轻客前景看好,将逐步成为轻客市场的主流,受到各领域轻客用户的青睐。
“轻客市场将在2010年后,第三代产品出来后才能够进入成熟期。而现在,还只是上升时期。”轻客市场目前短期的低迷在不少企业的眼里只是暂时的。轻客企业主体车型及市场正在由过去的纯载客型逐步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多功能车型,以客货兼容为标志的专用或多用途市场空间明显扩展,也在延伸着轻客厂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