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为了拉近与买家的关系,客车厂的客户大会越开越花哨。不仅安排有旅游项目,甚至把旅游线路延伸到了国外。作为我国客车生产基地之一的江苏省扬州市,对于客车买家而言,绝对不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但是前几天亚星客车在自己所在地扬州开的客户大会,买家们却踊跃参加。这是以白色家电称雄世界的格林柯尔集团收购亚星客车后的第一次客户大会,基于对格林
柯尔辛苦运作第一个汽车产业项目一年成果的浓厚兴趣,许多买家千里迢迢地来到了曾多次光临的扬州。
民营给亚星带来希望
记者虽然对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自我表白的“中国的很多民营企业家还没有被认可,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性命做企业!”持保留意见,但却是格林柯尔收购亚星举动的积极支持者。记者跟踪亚星客车发展的历史超过15年,目睹了这个我国客车业昔日巨人的沉浮与兴衰,因此坚定地认为,格林柯尔愿意接收亚星对于亚星这个老国企,对于扬州市政府,对于国家,都是件幸事。与其让亚星逐渐走向死亡,使国有资产在一些不负责任者手中逐渐贬值,倒不如在其还有些价值时出让给有责任感的民营企业家,使国有资产在最大限度上得到保值,也使濒临死亡的企业有了起死回生的可能。
亚星客车是家大型国企,它的起死回生不仅给几千职工的未来带来了希望,也为扬州市政府解决了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稳定了当地的社会环境,同时国家也收到了格林柯尔支付的4亿多元资金。记者不是经济学家,无法从理论上论述这个经济事件中各方的得失,但是懂得一个简单的道理,资产价值是动态的,就像今年买轿车一样,上半年在任何时间买都是错误的,比现在买要多付出10%至20%的代价。汽车是如此,工厂何尝不是这样。在国退民进的背景之下,扬州市政府在对亚星客车的众多决策中,支持格林柯尔收购亚星客车显然是正确的,甚至可以说是惟一正确的决策。记者耳边还清晰地回响着一年前同样在扬州召开的“格林柯尔—亚星客车战略重组新闻发布会”上,扬州市一位副市长就记者提问“市政府是否还会再插手被格林柯尔重组后的亚星客车的事务”时作出的回答:“这次把国家股转让给格林柯尔,就是要在根本上解决政府干预企业发展的做法……”格林柯尔终于让亚星获得了它出生以来从未有过的自由发展的空间,相信在当今这样高度市场经济的时代,企业的自主行为是生存起码的条件。
发展目标直指世界水平
当亚星终于成为市场经济的一员后,格林柯尔如何运作成为业内最感兴趣的事情。这一年中格林柯尔在亚星的运作上非常低调,从未听到从格林柯尔来的年轻总经理谭荣伟在业内的声音,以至于有不少客车厂的老总向记者打听,谭总是否有实权。当这次记者再次见到谭总,惊讶地发现,仅仅一年,谭荣伟原来乌黑的双鬓已有了许多白发,由此可见谭荣伟操心和劳累的程度。
这一年中,格林柯尔的管理人员和从全国招聘来的技术人员陆续来到了亚星,新的管理团队和技术力量已构筑完成。记者和亚星的很多人聊过,辛苦是大家共同的体会,尤其是那些有着新旧对比的老亚星人更是体会深刻,而支撑新亚星人不辞辛劳的精神动力,应该是对未来的信心。对于亚星的未来顾雏军尤其有信心,他告诉记者:“中国的家电业和世界的差距不大,像冰箱已经没有差距,我们和世界一起走。全球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冰箱是中国生产的,中国冰箱贴上GE的牌子看不出差距,我们的家电已经向发达国家出口,在英国每4台冰箱就有一台来自中国,在欧洲商店里卖的空调几乎全是中国生产的。我们在家电业说的话全世界同行都不能不听。但是中国的汽车工业与国外有差距,客车的差距更大,中国客车业说话世界同行是不会听的,所以要尽快地脱胎换骨,中国客车业必须完成凤凰涅磐般的过程,才会产生中国的世界品牌。”
“有差距就有进步的空间,与世界的差距那么大也就有了进步的动力。”顾雏军对记者说,“我常常因为我们的客车没有与世界同步发展而无法入睡。今年去了3次欧洲全是为了客车的事情,中国客车需要有几个人去真正做点事情,能看到亚星与世界客车同步是我的梦。”据了解,格林柯尔为了亚星的再发展准备了巨额资金,顾雏军称将花4.5亿元解决变速箱和桥的问题,并准备在欧洲收购配件厂,同时已收购了欧洲一家客车设计公司,法律细节已经敲定,11月签约,现在已给了两个底盘的设计任务,明年拿出来,届时亚星将生产国外技术设计,国内配置,真正意义上的格林柯尔版客车。而在过去的一年里,格林柯尔的亚星已经完成了对采购体系、销售体系、分配体系、管理体系等企业所有关键体系的改造和整合,现在的亚星已经不是一年前概念上的新亚星,而是赋予了全新的内容。
临结束采访时,顾雏军告诉记者:“新的董事会已确定目标,要把客车做到世界水平,如同中国的家电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