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苏州公交集团以“公交+文旅”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全域旅游服务体系、探索多元化运营模式,不断破解古城交通拥堵与景区衔接难题,让“坐着公交游苏州”成为游客探索江南文化的新风尚。
从单条试点线路到“九线联运”网络,从交通接驳工具到“公交文化IP”,三年间,苏州公交集团以持续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兼顾古城保护与文旅融合的发展新路。
体系构建,从“1”到“9”网络化运营
2022年,面对古城景区“小而密”、客流“散而聚”的特点,苏州公交集团以9029路旅游专线破局。这条串联拙政园、狮子林、平江路、山塘街等核心景区的线路,不仅以苏式园林纹样涂装与特色报站屏吸睛,更以“景区微循环”设计实现20分钟内核心景区间的无缝换乘。这是“以公交疏解守护古城,以线路串联助力文旅”的首次实践。
2023年“五一”假期,苏州公交推出“定点停车+公交接驳”模式,在交警部门支持下,6大换乘停车场与9条旅游专线陆续推出形成联动,将网红街区、主要景点、美食广场与公交特色服务深度融合,梳理解构古城交通脉络。以平海路P+R停车场为例,高峰时段每5分钟一班接驳车,这种“停车换乘”模式既守护了古城的“静”,又保障了游客的“捷”。
2025年,一张“古城文旅公交网”已然成形,线路从“点线试验”升级为“九线联运”的全域网络,覆盖拙政园片区、虎丘、寒山寺等20余处古城内热门景点。以2025年“五一”假期为例,旅游专线累计运送游客16.7万人次,较2024年同比增长28.46%。三年间,苏州公交用线路扩张的“加法”,做了古城交通压力的“减法”,更做了文旅体验的“乘法”。
模式创新,构建四大场景化服务体系
“下火车就能坐上专线,20分钟直达苏州博物馆,连导航都不用开。 ”这是不少外地游客对姑苏旅游定制公交的普遍评价。这条从火车站直达拙政园、苏博的专线,以“单向循环设计+公交专用道”实现“零等待”接驳,成为苏州公交“场景化创新”的缩影。
三年来,围绕游客“从抵达至离开”的全出行链,苏州公交打造了四大差异化服务场景,通过“地铁+公交”“停车场+公交”“大型枢纽+公交”“景区直达景区”四大策略,织就“景区互通”的闭环网络。目前已开行50条特色旅游专线,覆盖40余处热门景区。
在“地铁+公交”融合场景中:
“地铁1号线西环路站—寒山寺停车场”定制公交实现无缝接驳;今年新开通的9005高峰支线A/B,无缝接驳地铁 2/3 号线,不仅直达考古博物馆,更串联起石湖景区与商圈,形成 “观展 — 休闲 — 购物” 的闭环,助力“博物馆文化”出圈。
“点对点”景区接驳:
而“点对点”景区接驳,则精准响应年轻游客“citywalk”需求。如虎丘—寒山寺的旅游专线,全程25分钟,无冗余站点,开通后累计客流突破20万人次,这种“点对点”的出行方式,让游客可以轻松在多个热门景区间转移,定制化服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游客的广泛认可。
景区直达专线:
大型交通枢纽直达景区的旅游专线,让游客下火车即可便捷直达各热门景点。如“姑苏旅游定制公交 (火车站综合楼—苏州博物馆西)”仅停靠三站,“单向循环+公交专用道”保障,大大提高通行效率。
“换乘停车场+公交”模式:
最具突破性的仍是“换乘停车场+公交”模式的持续进化。2025年春节期间,6大换乘停车场累计发车超1200班次,单日最高运载超4万人次。以东汇公园停车场为代表的多个停车场创新推出“行李寄存+公交接驳”集成服务,让游客能够轻装上阵,畅游古城。
文化赋能,从“载客观光”到“文化移动载体”“十全老人号”
2024年2月1日,9808路“十全老人号”等4辆主题车驶入十全街,身着汉服的讲解员正为乘客讲述“十全街与乾隆下江南”的典故。这条贯穿十全街的“网红专线”,不仅以四大IP主题车涂装为特色,更首创 “双班驾驶员”模式:一人开车,一人讲解历史故事,让3公里的路程变成“沉浸式文化课堂”。线路开通至今,已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
“蘇小宝” 咖啡巴士:
文化赋能的创新不止于此。2024年4月亮相的“蘇小宝” 咖啡巴士,将车厢改造成移动咖啡屋,乘客在吴侬软语的背景音里品味拿铁,透过车窗欣赏粉墙黛瓦的古城风貌。这一创意不仅深受本地市民喜爱,更吸引了来自巴西、美国等地的国际游客,年服务量超2万人次,成为集观光游、研学游于一体的文化体验“城市会客厅”。
“五彩蘇蘇”:
更系统的文化表达藏在“五彩蘇蘇”IP矩阵里。“蘇园园”专线串联小众园林景点,接驳地铁,以高频周转的运营模式深挖园林文化;“蘇乐乐”专线作为“美食专家”,穿梭山塘街讲述水巷民俗故事......五大主题线路如同五条文化脉络,让公交从“运输工具”转变为“文化传播者”。
三年来,苏州公交集团以创新实践持续拓展着这张“流动的文旅地图”。而那些在公交上听的故事、看的风景、品的文化,正成为市民游客与城市文化的情感联结,让 “古城新生”的长卷中,填满“美好出行” 的印记。
(素材来源:苏州公交集团)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