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时代和技术的高速发展,老年人“数字鸿沟”越来越成为难以忽视的社会问题。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高频事项,及时出手破除老年人智能鸿沟。实施方案公布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其中,公共交通作为老年人出行的主要方式,受到广泛关注。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社会的全面数字化,但也让不少老年人陷入困境,因为没有健康码而被公交车拒载,站在路边招手却打不到车……数字时代,如何保障老年人出行需求?如何减轻老年人面对数字鸿沟的无力感?是公共交通行业应该重点关注和思考的时代命题。
公共交通要“等一等”:给老年人“兜底保障”
“现在到处都用手机扫码,我哪儿会啊!”“打车还要在手机预约,太麻烦了!”……那些年轻人再熟悉不过的生活方式,可能就是老年人迈不过去的一道“数字鸿沟”。
一方面,公共交通行业技术发展要将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无法跨越“数字鸿沟”的老人提供公共服务的兜底保障。以公共自行车为例,据了解,为满足各年龄层次的出行需求,金通科技在全国300余个城市和地区的公共自行车项目中,始终坚持各地公共自行车在上线扫码租车的同时,保留原有刷卡租车模式,并且通过技术升级改造推进各地城市实现公共自行车与公交“一卡通”,进一步方便老年人出行,以杭州公共自行车为例,凭杭州公交卡、市民卡或杭州通卡,即可在各公共自行车租用服务点刷卡租车和公交换乘。
另一方面,基于公共自行车有桩站点“潮汐现象”严重、租还不便的痛点,金通科技从2018年开始助力多地城市上线无桩公共自行车,不仅让市民租还更加方便,而且同样支持刷卡扫码租还。对于老年群体来说,相较于有桩公共自行车,无桩公共自行车只需在电子围栏站点内一锁一扣即可还车,租还更加省力,“原来还车都要抬到固定的桩位上去,有时候遇到站管员还能帮忙抬一抬,年纪大了,自己弄上去还是有点困难,现在租还车方便多了。”市民李大爷告诉记者。目前无桩公共自行车已经在南昌、呼和浩特、平湖、海宁、德清、富阳、绍兴、黄岩等多个城市落地。
弥合“数字鸿沟”:让老年人享受数字红利的普惠
从发展的角度看,解决“数字鸿沟”应该拿出更加积极有效的方案。比如公共交通智能设备的研发是否能进一步考虑老年人的特殊要求,确保让老年人也能享受数字生活带来的红利?比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是否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相关的信息引导和人工帮扶等适应老龄化的精细服务?
城市公交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在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对老年人抱有温情和善意。
公交电子站牌是公交出行最重要的信息窗口,与市民的关系最为密切。以金通科技自主研发的杭州公交智能电子站牌为例,除了实时显示车辆到站信息,还创新引入附近出租车一键呼叫、一键爱心求助、附近公共自行车站点、地铁查询,火车、飞机班次查询等多项便民功能,可以说基本涵盖了出行服务的方方面面。同时可视化界面方便直观,操作简易,尤其为中老年人群提供极大便利。
在延安路上的胜利剧院公交站,记者体验了一把智能电子站牌的操作,发现十分简单方便:
▶想要查询公交信息,只要进入选项页面,点击键盘上的数字1-9,即可查询对应的热门站点,还能够精确提供换乘线路、步行距离等信息;
▶呼叫出租车,进入“出租车呼叫”页面,点选目的地及当前位置,即可一键呼叫出租车;
▶在键盘右侧按下爱心求助键,站台灯光就会闪烁暖黄色的灯光,提醒到站的公交司机及时为行动不便的乘客提供帮助。
强行让所有老年人都融入数字社会,显然并不现实。对于公共交通行业来说,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还得有针对性,有更多的包容和耐心,在服务“指尖化“的同时,为老龄群体创造一个便捷、温暖、无障碍的社会环境,将是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公共交通还需多点温度。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