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114特别策划“2020十大猜想,展望下一个十年”,借十个猜想,来展望描绘交通强国智慧交通部分的宏伟篇章,并邀请了部分专家教授进行分析预测,希望以我们的芥子之思,来换须弥之伟。
当然,预测毕竟是预测,可能对,可能错,就像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董事长关积珍老师所说,从发展历史看,新技术引领和推动的变化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对交通系统来说带来的更是颠覆性的变革。同时,就像目前正在全球范围肆虐的新冠病毒疫情,一场不期而遇的危机给世界带来的变化,会击碎政治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对社会发展的认知、预测或规划。因此,未来社会的发展其实充满了不确定性,是很难预测的。
但不论预测分析结果如何,我们都相信十年之后,拂去时光尘埃,智慧之光仍会熠熠生辉。
猜想:下一个十年,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能普遍高于60%吗?
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公交都市考核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中,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是第一个主要考核指标,分指标包括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机动化分担率、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不含出行)、公共交通日出行次数。一般而言,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的城市公交分担率要在60%以上。
事实上,不同城市的公交出行分担方式不一,一线城市中,轨道交通出行占比越来越大,而在部分未禁摩、禁电动车的城市,骑电动自行车出行的比例不小,但难以统计,随着移动互联网出行方式的普及,对这一部分出行方式的界定和统计,也是一个问题。传统地面公交的发展,在公交优先的推动下,其分担率并没有大幅度的上升,小汽车、网约车、轨道交通、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等都是地面公交的直接竞争者。
十年时间,可以预判小汽车保有量、城市轨道交通里程仍将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出行的方式将会越来越多元化,而城镇化建设不太可能再像前十年那样高速发展,而是进入城市品质提升的攻坚期,这些都会对公交出行分担率的继续提升造成影响,60%是个目标,但也许也只是个目标。
专家观点:
杨东援教授:
在下一个十年中,公共交通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其最显著的变化将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公共交通运营模式的多样化,以适应为城市交通出行提供多样化服务的需求;
其二,是以公共交通为主体推进的出行服务系统化,即将公共交通的运输服务与各种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
而这一切实现的基础,则是公共交通行业运营主体变革。只有传统公交企业与互联网服务企业等将逐步融合创新,形成新的运营主体,才能够实现传统公共交通行业的浴火重生,才能够摆脱目前的被动状态。
试想一下,电子地图企业能够凭借网络空间的位置地图,将位置服务做得有声有色。如果将这种互联网服务运营模式与地理空间中的运输服务网络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具有巨大市场前景的应用领域。
当然,这种新型的系统已经不再是传统概念的公共交通,它与个体化出行之间的界限在逐步模糊,更多的落在城市居民的生活之中。
回答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问题。
如果公共交通不进行变革,在下一个十年中,中国城市中普遍实现60%以上的分担率是不可能事件。如果公交行业发生深刻的变革,公共交通出行与个体交通出行之间的关系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也许,那时我们交通统计口径也与目前不尽相同。(同济大学)
姚丹亚教授:
这是所有真正关心交通的人的愿望,真正解决交通问题需要公共交通的普及。但现在的政策制定者、技术的推动者、话语权的所有者都不是公共交通的主要使用人,因此很难达到公交出行分担率高于60%这一目标。(清华大学)
关积珍:
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的出行特点差异很大。另外,要对公共交通出行范围有明确的界定,如果定义公共交通出行主要是公共汽车、地铁等方式, 60%分担率很难实现。(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董事长)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