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自主创新”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各领域参会专家、企业代表围绕“中国制造”主题开展了深入研讨。作为典型的客车制造企业代表,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银隆”)董事长魏银仓应邀参与本次高峰研讨会,并针对会议主题以及银隆新能源客车的发展,与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制造业也取得了巨大突破。目前,从整体来看,中国制造已在全球范围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然而,与国际主流品牌相比,中国品牌仍然存在着大而不强、创新不足等问题,而这也直接构成了产品在市场竞争力上的差距。因此,要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就必须不断缩小差距,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那么,具体到企业及产品发展上,又该如何规划,如何把控呢?会上魏银仓的发言,让大家了解到了银隆作为新能源客车制造企业,在此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专注核心技术,增强企业实力
作为客车业界的一匹“黑马”,银隆凭借独有的钛酸锂电池核心技术,在新能源客车领域实现迅速发展。2015年,银隆全年销售订单近7000辆,年增长率2228%,迅速成长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并迈进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行列。2016年6月,银隆纯电动客车的单月产量达734辆,已经跻身行业前三。
迅速崛起的银隆赢得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对于其突破性成绩的取得,魏银仓表示,归根结底,与银隆新能源掌握的核心技术——“银隆钛”密不可分。
据了解,2010年,银隆战略控股了美国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并将其钛酸锂电池核心技术、生产线和销售体系收入囊中。在此基础上,银隆不断进行技术研究和创新,并自主研发了第四代“银隆钛”电池,从而一举攻克了业内公认的“高安全问题”、“严寒环境条件下使用问题”、“快速充放电问题”、“电池寿命问题”及“电池产业化问题”等五大问题,实现了6分钟快速充电、耐宽温(-50℃-+60℃)、30年循环使用寿命、不起火不爆炸高安全等优良特性。
事实上,银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历史已久,在国内,银隆已起步10年,加上20多年前在交通公共所的电动车研究经验,已长达30多年。而这一点也是魏银仓十分自豪的,他直言:“十年来我们只专注做一件事——动力电池,因为只有取得自主领先的核心技术,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掌控话语权。”
正是由于这样的专注,使银隆掌握了独有的核心技术,也正是基于此优势,一年之内,银隆获得了19家精英央企的投资,进一步巩固了企业发展壮大的实力。
探索新路线、新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
除了通过核心技术,将企业不断做强之外,在创新方面,银隆也从未停止过脚步。发言中,魏银仓一直强调:“中国制造”要在符合国情基础上进行创新,对于中国的汽车与制造,首先要明确走什么样的路线与商业模式。
他认为,中国电动车的希望,需要依靠靠有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的人,将传统车厂已有的资产、技术、人才进行整合,才是适合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快途径。
事实上,对银隆有一定了解的人会发现,银隆就是走了这样一条多方资源整合的新型发展路线。首先,银隆通过控股美国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掌握了全球钛酸锂材料先进技术。然后,通过收购珠海广通汽车、石家庄中博汽车等汽车制造企业,拥有了整车制造资质。最后,全面进攻新能源客车市场,建立了华南区珠海银隆新能源产业园总部基地,华北区河北武安银隆新能源产业园以及华北区河北石家庄中博汽车产业园。如此,通过多方资源整合,银隆迅速提高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了其在新能源客车领域的地位。
不仅如此,银隆还通过“零元供车、十年租赁、十年质保、整车替换、四方共赢”的创新商业模式,彻底解决了新能源客车销售过程中补贴周期长、到位慢的资金问题,以及用户在车辆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保养等具体运营问题。
由此可见,银隆的具体发展方式和努力方向,正是对准了中国制造大而不强、创新不足的关键发展难题,换句话说,银隆正在用行动诠释如何“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正是凭借与此,银隆不仅在北京、包头、鞍山、石家庄、邯郸、珠海等国内30多个城市实现成功运营外,还顺利进入了美国、德国、荷兰、挪威、法国等诸多海外市场,成为了中国制造的“最新代言人”。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