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重庆研发多功能机器人为公路隧道“治病”

作者:  信息来源:重庆晨网    发布日期:2015-07-14

  能在隧道里自由行走、转向,能对堵塞管道精准定位,还能将堵塞物逐个击破、疏通。2015年7月13日,记者从重庆市科委获悉,在交通运输部建设科技项目的支持下,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历经三年攻关,自主研发了一款“公路隧道排水系统检测、清洗及导通多功能机器人(MFRT-I)”,已通过了交通运输部的项目验收,在重庆市多个隧道使用。

  “我国是世界上隧道和地下工程最多、最复杂、发展最快的国家,但随着运营时间的增长,大量隧道产生了漏水、开裂、掉块等各种各样病害,我们业内总说国内的隧道是十隧九漏。”交科院隧道与地下工程分院院长、教授级高工吴梦军介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隧道结构的承载能力,对运营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为此他们在国内率先自主研发了“公路隧道排水系统检测、清洗及导通多功能机器人(MFRT-I)”,为国内公路隧道行业的首创。

  据了解,该装备主要由6大系统组成,分别是总体控制系统、管道爬行系统、视频检测系统、高压水系统、高压冲洗导通系统、电缆水管卷收系统,能实现公路隧道排水管道的智能可视化检测、管道高压冲洗、管道智能疏通等功能。

  排水机器人长约1米、高约0.4米,在机器人的前端,安装了准确定位摄像装置,它能进行360°的旋转,从而能对隧道进行不留死角的检测,无线数码定位系统的配置,让机器人能对管道病害位置实现准确定位。而在机器人的后端,连接了一个水泵,这为机器人进行高压疏导提供了动力支持。

  “该设备不仅能监测,而且能够疏导,填补了国内空白。”吴梦军介绍,该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就在于配置了一个特殊的高压喷头。机器人定位管道病害位置后,机器上配置的旋转破碎钻头能将硬质堵塞物破碎,随后,高压喷头能自动导入并对管道进行清洗。而且通过人机交互系统,工作人员能通过计算机指令调节系统的平台高度、监控速度和摄像装置的倾角,不用进入隧道就能遥控。

  目前,该设备已经成功应用在重庆九龙隧道、秀山隧道、酉阳1号隧道和青海通天河隧道实际工程中,直接效益约2300万元。

新闻关键词:

动态信息其它相关新闻

新闻专题

更多>>

金龙客车服务2016厦门

大金龙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勇于承担企... 更多>>

亚星新能源客车专题报道

纵观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虽整体增长乏力,但新能源... 更多>>

大金龙第六次出征比利时客

2015年10月,第23届Busworld Ko... 更多>>

金旅第5万辆客车出口以色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复苏持续乏力、中国经济进入转型... 更多>>

最新图片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信息发布欢迎投稿意见建议诚聘精英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