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一五”规划确定了六大优势产业,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名列第三。近年来,郑州宇通集团、郑州日产、新乡航空工业(集团)等企业快速发展,汽车产业逐步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当中,宇通集团的发展尤其令人瞩目。
从一家年生产几十辆客车的小厂成为中国客车行业的旗舰,2007年,宇通客车(600066,股吧)实现销售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销售25522台,占据中国客车国内市场近四分之一的份额。
宇通集团发展与河南的基础优势密切相关:区位优势带来交通便利,降低了企业成本;洛阳、焦作等老工业基地具有一定加工配套能力和人才储备;省内丰富的煤铁资源,为汽车工业提供钢材和铝材等原材料。同时,当地政府部门大力扶持,为汽车制造企业引进人才,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当然,宇通集团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近10年间不断求变,适应市场,不断转型,逐步成长为一个现代化的汽车制造企业。
1993年至1997年,虽说生产客车,宇通并不知名。1997年,宇通成功上市,有了融资渠道。1998年,搬入新厂区开始二次创业。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波指出,企业发展之初,最大的压力就是要适应外部变化,根据市场做出有前瞻性的判断和正确决策。当时,发动机前置车已开始淘汰,企业决策者看到市场的变化,产品结构迅速向中高端转型。
企业之间的差距是在竞争中拉开的。商用车市场客户需求不断细分,宇通集团也细分产品,在每一个细分的市场逐步提高占有率,先是公路客车,而后进入公交车与旅游车市场。把选择的每一个突破点做透,是宇通的经验。
宇通认为,只有足够的投入才能保持竞争力。宇通集团客车试验中心投入近2亿元,试验设备是国内客车行业最先进的。宇通集团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3%以上,经过逐步积累,企业的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已经培养出一支客车行业的专家队伍。15年来,宇通每年研发的新产品对企业贡献率高达60%,最近5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30多项。
宇通之变,不仅在于产品,更在于管理。相对于乘用车制造,客车生产水平落后,管理粗放,宇通提出精益管理,努力实现管理的转型。
上世纪90年代,宇通集团开始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2002年,开始ERP系统建设;2003年,对集团战略进行规划;2004年,完成研发模式转型;2006年,完善绩效管理体系;2007年,与IBM合作,加强供应链管理,通过供应链的持续优化,体现竞争力……
牛波强调,企业在市场环境下要主动求变,而且变化要快。宇通集团的企业文化是什么都要快,对客户反应要快,管理效率要高。
宇通以开放的精神求变,2005年,成立海外市场部,出口400台宇通客车。随后,宇通客车开始开拓美国和俄罗斯市场。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管理部经理赵炎指出,宇通的竞争力不仅来自产品,更来自企业的综合实力。有了好产品,服务在先,才能把品牌在市场建立起来。
“敢为天下先”、“为客户创造价值”,宇通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成就今日的辉煌。无论从底盘配置、车身设计、制造工艺、耐用可靠性,宇通都达到了国际同步、国内领先的水平。2008年,宇通集团被认定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