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圆满落幕,人们享受着体育健儿摘金夺银创造佳绩带来的快乐,感觉“就像过节一样”。 而为奥运会交通保障做出贡献的私家车主们因“单双号”限行,也在享受着新的出行方式。悄然发生变化的“公交进行曲”带给北京这座古老与现代相融合的城市新的魅力。公交车的地位明显提高。
◆ 已有的变化
1、“没想到公交这么舒适”
单双号限行,迫使一部分车友乘公交出行。“没想到如今公交车既便宜又舒适”这是平安一位业务经理的体会。这位经理家在大兴黄村,公司在金融街。自从四年前买了辆捷达就从来没坐过公交车出行,这是单双号限行长达两个月,没法“凑合”。他之前也想过找人相互“拼车”但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合乘对象。无奈之下只能先体验一把公交车,听朋友介绍可以试试456路,说是2006年底新开辟的路线。不曾想这一试却让他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的兴奋,456路几乎直达“只花四毛钱还是空调车,50分钟就到了公司。早就听说公交车有变化,没想到变得这么好,以后上下班就不用开车了”。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此次限行,让不少人开始真正走进公交生活,了解了当前北京公交的现状。
2、“坐公共出行逐成时尚”
以前在有车人当中很少有人坐公交车,就是偶尔坐了也很少向外人说,这里面除等级观念还有面子问题。早些年“地铁线少,公交车挤”,因此人们有了钱就想买车改善出行条件。所以,有车与无车就像是“成功与不成功”的分水岭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里。这次为了这次奥运会顺利举办,有180万左右的车辆在63天的周期内只能隔天开,涉及面大。为了奥运会期间限行的成功,北京交管部门早在去年8月17日-20日进行了单双号“热身”。其“路畅天蓝”的结果让普通市民对“限行”大加赞许。而真正的车友并无太多感受,他(她)们采取打车、休假、拼车等办法来应对这四天的限行。这次不同,因周期长,打车不现实,休假不可能,拼车不确定“最方便的就是公交车和地铁”,这位帕萨特车主的想法其实就是很多车友的做法。
◆ 希望的不变
1、 低价政策不能变
北京市内公共电汽车路线共711条,方便不说最吸引人的就是便宜,公交车二毛、四毛可以从头坐到尾,二折、四折也是全国最低价,地铁全程2元成了首都“标签”。不管地方财政为此补贴了多少,能一如既往施惠于民,而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好在前几天有关方面已明确“奥运会后,公交低价政策不会变”,希望能说到做到。
2、 新车辆数量不能变
奥运会期间北京公交新增近万新车上路运营,有零排放“巨无霸”、有加长国Ⅳ空调车,彻底提升了北京公交整体形象。不论是车辆科技含量、色彩搭配还是坐位设置等都处处体现出典雅大气的风格,特别是每辆内有8个或10个“黄座”(老幼病残孕专座)的安排及无障碍设施更是体现出弱势群体的关怀。一位经常出国的朋友说“这和国外没什么区别”。一天,一位老人在691车上问售票员:“这么漂亮的新车奥运会后不会变吧?”得到的答复竟然是“不知道,得听领导的。”在这里,希望这位老人的愿望能够成真。
3、发车频率不变。
奥运期间公交车数量多,发车间隔短,重点路段还有区间车,出门“办事真的方便。”北京一位公务员的车7月中旬被封存,她一个多月来每天坐公交车一下班,感觉不错:“现在已经习惯了。”很多车主也很认可公交车,担心公交车除早晚高峰车多以外,其余时间车次少。希望奥运会以后公交车、地铁能“一切照旧”。
7月23日国务院会议审议通过《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条例(草案)》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草案)》,明确提出“节约能源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责任”,决定在全国开展全民节能行动,有每周少开一天车、控制室内空调温度等13项举措。此举措使北京奥运会所提出的“绿色奥运”理念,从规章的高度得到延续。而北京公交则在把书面语言变成了成千上万人的行动。
不知是谁说过这样的话:“因为了解所以懂得,因为可爱所以喜欢”。北京公交利用了单双号限行这一契机,让车友们有机会能亲身体验“方便快捷舒适”和与若干人同乘一车的愉悦。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不仅帮不少车友节约了“银子”,还让车友们的节能的意识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
这就是北京公交在奥运会期间带给社会最大的变化,也是发动普通车主参与节能减排的一大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