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客车界传奇四兄弟的老幺,中大副总裁徐仕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客车业务上。眼下,当客车界的竞争呈现白热化之时,低调从事,稳重潜行的徐仕将如何布局中大客车?
从2003年正式进军客车行业,以打造“中国经典客车”为口号的中大客车,历经五年时间的磨砺,如今,不仅在行业内树立了形象,在国际客车市场上的影响力和地位也日渐增强。
之所以这么说,是有一定的事实作为支撑的。
从2004年挥师海外开始,如今中大客车已在叙利亚、俄罗斯、阿尔及利亚、加纳、约旦、埃及等几十个国家实现了出口,昭示着中大客车主航中国客车国际市场的地位逐渐成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们在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也实现了出口。在韩国,我们是国内第一家进入的中国客车企业。作为汽车生产强国,一直以来,韩国就对中国的汽车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排斥感,能够进入韩国,说明了中大自主研发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相当的竞争力。与此同时,我们在越南的生产线也运转正常。”采访中,中大集团常务副总裁徐仕表示,尽管在韩国已经实现了批量进入,但中大客车并非非常迫切地想进入类似于韩国一样的欧美等客车强国市场。
在徐仕看来,中国客车进入欧美客车强国并非没有可能,而且已经有很多企业进入了这些所谓的强势市场。但进入这种国家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整个欧洲的客车市场,受人口、车辆报废时间长短等条件的限制,保有量其实有限。与他们相比,中大更希望进入一些人口多,客车保有量大、汽车产业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许这样更实际一些。”温厚淳朴,沉稳内敛的徐仕显然更愿意低调从事,稳重潜行。然而,沉默的背后并不等同于沉没。作为客车界传奇四兄弟的老幺,徐仕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客车业务上。而最能显示徐仕客车功底的或许就是中大客车继续海外市场飘红的成绩。
分析表明,中大汽车近两年来在海外市场的拓展无疑很成功。2006年中大汽车的整车出口高速增长,出口额位列国内客车行业前十强;2007年,中大的出口速度更快,海外市场的销售比例已经达到了其销售总量的60%以上。今年,中大汽车的海外销售是总销售的70%。一至九月份,其海外市场的销售任务已经完成。其海外出口的定单也全面赶超去年全年。在传统出口业务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中大汽车海外CKD业务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一举拿下了俄罗斯1200台的CKD业务。“但有一点需要说明,中大的客车出口,不想证明什么,也并不想和其他的客车企业攀比,其实包括我们的客车出口到韩国,在越南建立客车底盘厂和合作加工厂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宣传着力点,但对于眼下的中大来说,我们却更愿意少说多做。”
“可以这么说,我们进入韩国、新加坡的产品,非常具有国际竞争力,针对当地的具体情况,产品在安全性、人性化设计、底盘和自身的高度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提升。批量的生产与出口,不仅仅是对于中大客车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中国客车的一种肯定。事实而言,海外客商对中国客车品牌的认知度其实并不高,在他们心目之中,他们也许更认可‘made in china’这几个字所彰显的实力。而这恰恰更需要全体中国客车人的不懈努力与维护。” 言简意赅的语言,透露出低调者的客车思想高度,“当然,作为中国客车海外出口的强势品牌,中大客车的责任与义务责无旁贷。我们将会通过海外市场的扩展,提升中国民族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中大客车有这个信心与实力。我们也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一是开发出很多新的国家市场,施行挖井式销售;二是扩大组建强大的售后服务体系队伍。不久前,我们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海外服务队,全力维护中大客车的海外运营。目前中大在国外的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与海外代理商共同建立中大汽车服务站;二、依托早已健全的中大汽保海外服务系统,为海外客户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由于我们的不懈努力,中大客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海外客户所认可,而中大所提供的完善售后服务也受到了好评。而这些都在逐渐证明着中国客车不仅仅是产品的性价比突出,售后服务也完全可以保障。”或许,正是这些叠加的原因,才有了海外客商对包括中大客车在内产品的青睐有加。“近几年来,中国客车已完全从当初的纯进口、CKD组装成功走向了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生产工艺自主研发生产。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产品都非常具有国际竞争力,我相信我们的产品会逐渐走强。”徐仕如是说。
“其实上,面对中国客车行业强大的出口势头,我们的客车企业应该成立一个联盟。这样,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机制有效的队伍确保中国产品销售、运营、服务的正常运转。如果有了这样一个联盟,我相信这会非常有利于中国客车业的出口与发展。在此基础之上,中大客车愿意炼好内功,并期待蓄势待发。”
“对于海外市场的拓展,中大目前正在经历从产品国际化向企业国际化方向的转变。”徐仕透露,下一步中大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由“产地销”向“销地产”转变,即在某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就以这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心进行销售,使中大汽车真正做到进入一个市场、销售一个市场、占领一个市场、稳固一个市场的长效作用。目前,中大已经开始运作,比如说中大越南工厂的建立、中大墨西哥客车CKD组装厂项目的推进等等。
同时,为了更好的渗透和拓宽国内渠道,中大客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国内市场进了新的区域布局。国内渠道的渗透和细分将进一步拓宽中大客车的市场空间,稳固中大客车的国内市场份额。
事实而言,不论是中大汽保的全球领军,还是中大客车蓝海战略的成功。徐氏兄弟更希望中大能做到行业的先行者,因此,其每一步举措,都彰显着徐氏兄弟的思想高度。
两年前, 当德国尼奥普兰客车拟起诉中大A9客车外观侵权时,有谁会想到,中大客车在其中所起到的标本意义。在两大公司最终握手言和之后,包括宇通、金旅客车都有类似外观的客车问世。随后,被外界形象地形容为“搅局鯰鱼”的徐氏老三又对外宣布与潍柴动力联手打造客车品质“220工程”。在客车领域首推“2年20万公里”保用工程,从而再一次推动了中国客车业的发展。而这些无一不标榜着徐氏兄弟“等待机遇不如创造机遇”的企业价值观。如今,凭借着敏锐的市场判断力,这种引领市场先机的经营理念已与中大客车身影相随。
中大A9系列客车或许就是这种思维的经典之作,当国内大多客车产品长度都在12米以内时,中大率先在2003年研发13.7米A9客车,差异化产品策略使A9一经上市场就获得了满堂彩,当年就实现了批量进入高端市场,位居全国特大型公路客车市场领军的位置。如今,中大客车更将这种经营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开发热销的13.7米的双层客车,使其比普通的12米客车多出四倍的赢利水平。
徐氏兄弟似乎与生俱来的前瞻眼光一开始就奠定了中大的行业地位。在盐城采访其间,记者获悉,一个投资巨大但国内还没有市场的项目已在中大集团悄然投产,并将在几个月之后进行样车试运营。
“随着世界各国汽车的日益增多,人类面临的环境与能源压力日益加重:目前42%的环境污染来源于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80%的城市噪音来源于交通工具;世界石油储备保持目前的消费速度,还只能满足40-50年之需;天然气也只能满足60年。”徐仕如数家珍,“目前,客车企业多把眼光放在油电混合动力客车和纯电动客车的研发上,但大家同样也知道,未来,氢能源才是石油能源的最终替代品。中大客车不想步别人后尘。我们希望能够开发出一种新的能源客车,以为社会尽一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