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客车企业在公交客车市场喜获丰收。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06年公交客车实现销售40435辆,同比增长24.1%,占今年客车总销量的28.77%。其中,销量最多的为10~11米车型,共销售10647辆;其次分别是8~9米和11~12米车型,销量分别是8645辆和7151辆。
“在公路客车销量出现下滑苗头的同时,2006年公交客车的发展可谓高歌猛进,全系列产品的销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中国客车信息网首席分析师佘振清告诉记者,从车型上分析,特大型公交车增长迅速,12米以上公交客车销量同比增长310%;其次是6~7米公交车型,增长幅度为108%;大型公交客车增长相对平缓。他预测,今年公交车销量在客车总销量中所占的比重有望达到33%。
2006年,客车增量排名前五位的企业分别是河南少林、上海申沃、安凯汽车、厦门金龙、重庆恒通。其中,河南少林公交客车销量占其总销量的比例达43%,同比增长143%。公交客车的主流生产企业,如丹东黄海、东风扬子江、江苏友谊等企业也喜获丰收。
在采访中,客车生产企业对于公交车市场的发展前景普遍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2006年公交客车的销量增长主要是基于国家“优先发展公交”这一利好的政策背景。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国家对公共交通事业的扶持将惠及客车生产企业。未来几年,公交市场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
中通客车市场研究部部长李笃生告诉记者,目前公交企业大多在改制。通过改制,公交企业不仅要完成政府补贴机制下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而且要彻底改变原来政企不分的管理模式。随着经营主体的变化,公交企业的招标、采购过程将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变现有低层次的恶性竞争格局。
对于未来公交客车的需求变化,各厂家的看法也相对一致。“对公交车的技术含量、舒适性和排放标准的要求将日益严格。”厦门金龙销售的主要是中高档公交车。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价格将不再是决定公交车销售的主要因素,乘客对公交车舒适性的要求将更高。2006年,厦门金龙的中高档客车订单除了来自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外,更多的还是来自杭州、昆明、宁波、厦门等国内二级城市。
宇通客车北京地区的售后经理李正卿说,从今年7月开始,全国将实施国Ⅲ标准,公交客车当然不能例外。同时,低地板公交车已出现在银川、乌鲁木齐等中西部大城市,无级变速器、自动间隙调整臂等高级配置也在公交车上得到应用。高技术含量、高档化将成为新一轮公交车增长的重要特征。
随着公交车销量的增长,客车企业对这一市场的重视程度也在增加,有的企业还专门成立了公交车销售部门。河南少林汽车从2006年开始设立专门的公交车销售部门。宇通客车虽然没有设立专门的销售部门,但在各个区域销售公司中,都有专人负责公交车销售业务。
由于公交车市场存在分期付款、车辆回购等特殊要求,不少客车企业对这一业务的发展尚持谨慎态度。厦门金龙2006年销售公交车2771辆,占总销量的27.9%,同比增长70%,销量最大的是11米车型。该公司的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公交客车的销售额已经占到公司总销售额的30%,由于目前很多公交客户的付款能力仍然不强,这一收入结构已经对公司的应收款比例产生影响。2007年,该公司仍然会重点坚持发展公路客车和旅游客车。
有业内人士表示,短途客运公交化、农村客运公交化也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但目前,城乡公交客车的发展并没有纳入国家公交车发展的体系,短期内也很难享受到国家对公交事业的种种补贴。佘振清表示,农村客运公交化的落实,将为公交客车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