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客车乘客门气动门泵的型式、规格和技术条件以及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客车、无轨电车乘客门启闭机构的直线往复气动门泵。
2 引用标准
GB 2348 液压气动系统及元件 缸径及活塞杆外径系列
GB 2349 液压气动系统及元件 缸活塞行程系列
GB/T 12433 客车乘客门门泵试验方法
3 术语
门泵 用于后闭客车乘客门的直线往复式气缸。
4 型式
4.1 门泵按安装型式分类
见表1。
4.2 安装尺寸
4.2.1 脚架固定式门泵(A型)安装尺寸见图1。
a)L×B为90mm×50mm;4-M10-7H;
b)L×B为200mm×44mm;4-M12-7H。
4.2.2 底部销轴支承式门(B型)安装尺寸见图2。
4.2.3 中间支承式门泵(C型)安装尺寸见图3。
5 规格
规格见表2。
注:括号内数值为非优先选用值。
6 产品型号的表示方法与产品标记
6.1 产品型号的标记
由产品名称(或产品名称的汉语拼音字母)、规格代号、型式代号组成。
6.2 产品型号的表示方法
按以下规定:
6.3 标记示例
缸体内径为63 mm,行程为140 mm的脚架固定式门泵:
门泵63×140A,或MB63×140A
7 技术要求
7.1 工作环境
7.1.1 环境温度:-30~55℃。
7.1.2 相对湿度不大于90%。
7.2 外观
产品表面不允许有裂痕和明显的缺陷,对于铸件,不允许存在有害气孔。
7.3 漆层和防锈处理
7.3.1 产品外表应进行涂漆,漆层应均匀,无气泡、空白、堆积现象,并应与被覆盖的表面牢固结合。
7.3.2 各零件的配合面及其加工面应涂以油脂或做其他防锈处理。
7.4 门泵应具有缓冲装置
7.5 性能
7.5.1 工作压力范围:0.4~0.7 MPa。
7.5.2 空载性
门泵在空载状况下,输入0.16 MPa的气压,活塞杆全行程往复运动灵活,无停滞现象。
7.5.3 负载性
向门泵活塞杆轴向施加理论输出力80%的阻力负载,输入0.7 MPa的气压,活塞杆全行程往复运动平稳,无异常情况。
7.5.4 耐压性
向门泵输入1MPa的气压(相当于额定工作压力1.5倍)持续1min,各零部件不得产生永久变形,产品无异常情况。
7.5.5 密封性
把门泵浸没在水槽中,输入0.7 MPa的气压,门泵泄漏的气体量不应大于表3的规定。
表3
等级 | 优等品 | 一等品 | 合格品 |
泄漏量,cm3/min | ≤6 | ≤8 | ≤12 |
门泵耐振动和耐冲击性的能力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项目 | 振动频率,周 min | 最大加速度 | 振动时间 | 冲击次数 |
振动 | 3000 | 5g | 4h | - |
冲击 | - | 10g | - | 10000次 |
7.5.7 耐久性
门泵活塞杆往复运动的次数应符合表5的规定。
等级 |
优等品 |
一等品 |
合格品 |
往复运动次数 |
7.5×105 |
5.0×105 |
2.0×105 |
8 试验方法
按GB/T 12433的规定。
9 检验规则
9.1 出厂检验
9.1.1 每台门泵应由制造厂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出厂,并应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9.1.2 出厂检验项目
a)外观及安装尺寸检查;
b)空载性;
c)耐压性;
d)密封性。
9.2 型式检验
9.2.1 凡属下列条件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或老产品转厂生产试制鉴定;
b)正式生产后,结构、材料、工艺有大的改变;
c)定期生产且批量大的产品每二年至少进行一次;
d)停产期超过1年又恢复生产。
9.2.2 型式检验项目
先按出厂检验项目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再进行下列项目试验:
a)负载性;
b)耐振动和耐冲击性;
c)耐久性。
9.3 型式检验的数量
型式检验的数量应不少于2台,在型式检验抽检中有不合格项目,则对此项目应加倍数量抽检,如仍有不合格者,则该型式检验为不合格。
10 标志、包装、贮存
10.1 标志
在门泵外壳的适当位置上固定标牌。标牌应醒目、清晰,并且耐久。在标牌上至少要包含下列内容:
a)制造厂名称;
b)产品标记;
c)产品额定工作压力;
d)出厂年、月或出厂编号。
10.2 包装
10.2.1 产品的包装由制造厂按运输部门的规定,应确保产品在正常的运输中不致损坏。
10.2.2 产品出厂装箱时应附带下列文件:
a)产品合格证书;
b)产品使用说明书。
10.3 贮存
产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室内。
11 质量保证
在用户遵守保管、使用、安装、运输规则的条件下,门泵在保用期限内,即车辆行驶里程为25000km内,凡因制造质量的问题而发生损坏时,制造厂应负责无偿地为用户修理或更换。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客车配件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铁均、刘平、朱希成、李龙弟、陆中屏、徐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