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市场分析 >> 新闻正文
2005客车行业新闻回顾
文章来源: 刘言 王纯 发布日期: 2006年2月14日
分享按钮
    2005年中国客车行业中型、轻型客车销量下降,而大型客车则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客车出口迎来崭新的机遇;公交招标热闹纷繁;节能与环保日益为业界和政府所关注,新能源客车不断涌现;中国客车行业的投资项目不断出现,中国客车版图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丹东黄海苏州设厂 市场扩张加速
    2005年11月,曙光股份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已与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TSIR CAPITAL LTD、苏州高新区经济发展集团总公司签订了《合资意向书》,四方面将共同投资设立苏州黄海汽车有限公司。
    据了解,苏州黄海产品定位为中、高档旅游用车、公路用车和公交用车,目标产量为年产客车4000辆,首期投资将形成年产2000辆的生产能力。
    近年来,丹东黄海已把下一个目标市场对准华东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参加苏州车展、进军上海公交市场、在苏州建立新基地,一系列的措施都表明丹东黄海向华东市场渗透的雄心。凭借在底盘和公交领域的传统优势在苏州设厂,丹东黄海正努力勾勒其在长三角地区的新蓝图!
    南京金龙正式组建 凌越客车横空出世
    12月18日,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成功组建,并将自己的产品命名为“凌越”客车。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是大金龙和南京东宇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一家新的专业客车制造公司,双方分别持股60%和40%。南京金龙公司将定位于专业生产中型客运客车、公交客车及新能源客车,公司前期将致力于为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以及村村通工程提供运力支持。“南京公司的成立,既是大金龙客车在生产规模上的升级,也是在产品结构上的延伸和补充。”一直以来,大金龙在大型豪华客车、中型中高档客车、高档公交车的市场地位无人撼动。业内人士因此认为,南京金龙客车就是要做国内中型全系列客车运力的专业制造商,这正是大金龙布局南京的战略所在。
    美的进军客车业步伐加快
    2005年12月1日,云南美的汽车产业控股有限公司在昆明隆重集会,召开了美的云南工业园落成庆典暨2006年新品推介会。自2003年以来,许多成功的家电企业纷纷高调进入客车领域,然而几年下来,他们或折戟沉沙或黯然退市。与这些家电企业不同的是,云南美的在进入客车行业之前就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为自己找到了准确的定位:在云南建厂,目标瞄准中国西南、华南地区,更主要的是这里还面向广阔的东南亚市场。美的集团已把“打造一个商用车平台,用3~5年的时间进入中国客车行业的前列,并凭借客车的基础进一步进入载重车及专用车领域”做为自己的发展远景。为此,他们将不遗余力地把汽车产业打造成继家电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 如今云南美的在几年的潜心准备之后,终于厚积薄发,新产品的推出、新厂区的落成、对越南市场的开发,这一切都向人们传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美的客车,来了。
    顾雏军淡出 亚星客车前途未卜
    2003年12月17日,顾雏军以41786.28万元的价格收购亚星客车11527.25万股国有股,其资本版图扩张之快令人瞠目。而亚星客车则是一路高开低走,进入二十一世纪,其业绩大幅滑坡,格林柯尔的入主令人重又看到了亚星客车复兴的希望。
    然而,造化弄人,亚星客车并未走出连年亏损的怪圈,顾雏军本人则是麻烦不断。2005年7月29日,科龙董事长顾雏军在北京被拘,格林柯尔系在短短一个月内陷于坍塌。之后,亚星与科龙均与其划清界限,顾雏军从昔日的风光无限到如今的墙倒众人推,堪称一落千丈,
    顾雏军,一开始就是作为毁誉争论的焦点而引起关注的。他的成功与失败的内外因素、偶然性与必然性,值得我们进行多角度的研究与反思。而昔日行业龙头亚星客车今后将何去何从,令人忧虑,我们在此祝愿亚星一路走好。
    新能源客车不断涌现
    世界范围内石油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促使人类去探寻新的能源。2005年,国内的新能源客车不断涌现,公交企业开始探索清洁能源公交的运营之路。由于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清洁能源客车的产业化之路大大加速。
    6月21日下午,20辆锂离子电池公交车在北京121线路上正式运行,北京电动汽车示范运营项目正式启动;7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客车大赛上,东风扬子江(武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的WG6110EV纯电动客车一举获得“中国最佳环保型客车”大奖,该款公交车在减少污染、节省运营成本方面的特点非常突出;8月,上柴最新研发的6114天然气发动机点火成功,并装配申沃客车,其燃料消耗比同排量进口发动机还低10%;12月3日,装载康明斯发动机的混合动力公交在武汉599线路上正式运营,为探索混合动力公交的运营模式作出新的尝试。
    当前中国的经济已步入重工业化阶段,该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能源和原材料的巨大消耗。新能源客车对于节能和环保的贡献不容小视,这在倡导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十分重要。
    江淮客车产销高速增长
    经过产业重组和改造,安徽江淮集团的客车产业驶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江淮客车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省油,这一点在江淮省油王上体现的十分突出。340马力12米豪华大巴百公里油耗仅18.6公升,这是江淮“省油王”客车在浙江湖州长运公司创造的奇迹,这在石油紧张、油价高企的今天深得客运企业的青睐。江淮的客运车辆在安徽、江苏、浙江和广东等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并以其优异的性能赢得了众多回头客。此外,江淮客车适时调整产品结构,顺应了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其6-8米的村村通客车较好地适应了乡村的道路和客运环境、8-10米的公交车在2005年的一系列招标采购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客车出口方面,尽管刚刚起步,但已有所斩获,据了解,2005年1-11月江淮客车已实现出口增长200%以上。2005年1-11月,江淮客车的销量和销售收入均同比增长20%以上。
    中国客车出口增势迅猛
    早在2005年初,面对中国客车争相出口的景象,有专家指出繁荣背后的四大困境,即心态浮躁、恶性竞争、服务落后、缺乏战略,让人不禁对客车出口前景充满担忧。然而2005年,中国客车企业在出口市场的一系列举措和表现,让人重新燃起信心和希望,以金龙和宇通为代表的中国客车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450辆厦门金龙客车列队发往中东的场面颇为壮观,宇通客车大批量进军古巴的事实更令人惊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数据显示,2005年1-9月,中国客车累计实现出口0.90万辆,同比增长81.20%。正如建设部城市车辆专家委员会主任李世豪指出的,中国已具备成为世界客车制造中心的条件。
    9家客车企业瓜分北京公交采购大单
    2005年3月30日,为期4天的2005年北京公交集团招标车辆展示会在北京开幕。瞄准奥运公交服务的北京公交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投入30亿元,更新4113辆公交车的计划吸引了全国入围的9家客车企业前来争夺。
    由于全国公交运营企业普遍存在亏损,公交企业的用车档次因此普遍不高,所以招标额度也往往不大。此次北京公交瞄准奥运契机,投资30亿元更新公交被认为是客车行业难得一见的“饕餮大餐”。据北京公交总公司总经理郑树森介绍,这是北京公交集团历史上最大的一个订单。
    经过参展者、招标者、参观者4天的展示、鉴赏与评比,多个奖项花落各家。丹东黄海客车独占鳌头,在其参与的11个标段的评标中,9个标段排名第一,2个标段排名第二,一举获得956台客车、100辆客车底盘的订单,成为此次招标大会最耀眼的明星。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