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大因素保证“十一五”期间客车市场继续增长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2000~2004年5年间,中国GDP平均每年增长8.47%。预计“十一五”期间,GDP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左右。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长的上升期,市场推动发展的力量明显增强;企业自主增长的机制开始形成;投资与消费的互动作用逐步显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势必带动整个汽车包括客车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预计201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7000万辆,2020年将突破1亿辆。
——公路基础设施能力的明显增加,网络结构的明显合理,运行质量的明显改观,必将带动客车需求的稳步增长。
“十五”期间,公路建设带动了客运事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增加了客运市场的需求。“十一五”期间中国公路客、货运输量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到2010年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国、省干线公路等级全面提高。
预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23万公里。从2006年起,国家计划连续五年投资1000亿元修建农村公路,所有具备通车条件的乡镇与建制村通公路,中东部村村通油路,西部乡乡通油路,县镇公路将达到180万公里;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5万公里,2007年底前贯通建成国道主干线。2010年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基本建成,完成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60%以上;全国公路旅客运输服务以班车客运为主体,旅游、包车客运为补充,以集约化经营为基础,加快高速公路长途客运网络化、中途客运直达化、短途客运公交化、出租车客运规范化进程。预计到2010年全国公路客运量为220亿~250亿人,旅客周转量14500亿人~15000亿人·公里,“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6.1%和8.3%。
“十一五”期间高速公路网络化的基本形成,农村公路的全面建成和完善,将大大带动中国公路客运市场的发展,将成为拉动客车市场的主要因素。
——城市建设和公共交通的发展将给客车带来广阔的市场。
2003年中国城市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93个发展到662个,其中超大、特大城市已达到46个。城市经济对中国GDP贡献已超过70%。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带来三大问题:住房、环境、交通。目前,城市交通工具的方式显现了很大的不合理性:15%的城市人口所乘坐的轿车占了85%路面;而城市人口中85%的人所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只占了15%的路面。
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中,提出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公共汽车运营速度达到20公里/小时以上,准点率90%以上。特大城市基本形成以大运量快速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它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成区任意两点间公共交通可达时间不超过50分钟,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在30%以上。大中型城市基本形成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成区任意两点间公共交通可达时间不超过30分钟,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的比重在20%以上。”
据统计,2002年全国城市拥有公交车237063辆,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6.7辆,全年公交运送乘客365亿人次。预计2010年将有2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按每万人拥有10辆城市客车计算,城市公交客车至少要达到63万~65万辆,平均每年要增加4万辆左右,加上更新平均每年需求约为5.5万~6万辆。
目前,国际上广泛关注与推广的快速公共汽车交通(BRT)对改善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进一步发挥公共交通的优势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北京已经开始试点,而且将进一步推广,上海、杭州、西安、成都等城市也将开始进行快速公共交通的建设。
“十一五”期间,中国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必将给客车,特别是城市客车提供更广泛的市场。
——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客运增长。
从2005年开始,中国旅游行业将进入高速增长期,未来10年中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平均10.4%的增长速度。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达到8%。
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中国人口众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吸引着大量的境外游客。随着“十一五”期间中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公路条件的提高和改善,出行方式将更加依靠公路客运。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对大中型客车的需求量,对于客车产品在品种和性能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制约客车市场增长的因素不可忽视
首先,铁路、民航的发展,在整个客运市场体系中,尤其是长距离旅客运输中客车运输仍将占有很大的比重。以2004年全国旅客周转量分析为例:铁路占全部旅客周转量的比例为34.2%;公路占全部旅客周转量的比例为54.2%;民航占全部旅客周转量的比例为11.1%。
根据中国的国情,旅客运输仍将以综合方式进行,即公路、水路、铁路、航空各自发挥其客运的优势,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优良的服务。
公路客运和铁路、民航之间的竞争势必将对客车市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二,油价的上涨,严重影响着汽车市场,也制约汽车工业。“十一五”期间,中国的能源形势将更加严峻,低油耗的客车产品将更适合市场的需求。
第三是价格竞争的影响,目前,客车市场乃至整个商用车市场,一涉及到竞争,就打价格战,价格几乎成了产品竞争的惟一手段。客车市场如此激烈的竞争,其根源是中国客车产能严重过剩所致。但如果一味竞相压价,连中标厂家都感到无利可图,甚至还可能赔钱,长此下去,这种竞争对于我国的客车产品和客车行业将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低价的整车,必然导致更低价位的零部件,如果低到一定程度,很可能会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其造成的后果将是长期的,甚至是自杀性的。另一方面,价格战也将阻碍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
“十一五”期间客车的需求无论从数量和产品结构上,都具有明显的增长和新的调整。同时,由于能源进一步紧张,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以及企业间竞争进一步加剧,都对客车市场和客车厂家带来了新的问题。
“十五”期间客车产品在动力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客车企业应进一步重视客车产品的节能和环保,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只有行驶能耗低、排放污染小的客车产品,才能进一步适应市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