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市场分析 >> 新闻正文
原材料高“烧”不退 客车企业火中取栗
文章来源: 机电商报 张奋勇 发布日期: 2005年4月27日
分享按钮

   2004年,汽车市场经历了严冬时节。进入2005年,虽然汽车市场有所回升,但市场环境并没有多大改善,业内人士称,今年的总体情况还是不容乐观。据统计,去年库存60万辆车,今年可能超过70万辆。产品的积压必然导致价格大幅回落,价格的不断下滑让消费者无所适从,更让汽车厂商如同割肉。而前不久,中国最大的钢铁制造企业宝钢集团宣布的其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71.5%,更是让作为钢材等原材料使用大户的客车制造企业如芒刺背。

    客车进入战国时代,生存环境越来越复杂

    由于客车制造业进入门槛较低,组装客车的技术含量不高,投资几千万元就可以启动一家客车厂,因此,我国客车业出现数以百计客车厂鱼龙混杂的局面。

    前几年受高利润的影响,吸引了众多企业涉足,一些民营资本也相继进入,以求分得一杯羹。同时,强势客车企业重拳出击,抢夺市场份额,如宇通布局西南重组重庆客车后,又向西北扩张,成立兰州宇通客车公司;苏州金龙新工业园占地达8万亩,生产厂房40万平方米,年产1.5万台;中通客车则入驻新疆,图谋西部、中亚客车市场;桂林大宇客车经过10年发展,品种已达10个系列,100余种车型,年产值近10亿元,成为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品牌优势的客车生产厂家;安凯正从高档的豪华客车向大众化公交产品延伸;丹东黄海则先声夺人早几年进入了公交车市场;亚星也从高档产品、客运客车产品向公交车产品的多元化市场挺进。国内各大厂家厉兵秣马,争先划分各自的版图。而作为国际客车业中的翘楚,现代商用车和大宇客车两家公司也极为看好中国的客车市场前景,现代和大宇近年来都已加强了攻占中国客车市场的力度。

    客车的战国时代格局,使客车企业的市场空间日益狭小。客车企业已不再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强调相互关联的多元化经营,客运客车企业开始向旅游客车和公交车市场渗透,旅游客车企业也开始染指公交车和客运客车,同时,客车行业产能过剩已日趋明显,据统计,仅宇通、苏州金龙、厦门金龙、中大中威等10家企业的大中型客车生产能力已超过了10万辆,而客车市场的年需求量仅在8万辆左右。1999年全国只有99家企业有中巴公告,现在已发展到158家;中巴市场最高需求是每年近11万辆,近几年也已萎缩至约6万辆。

    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客车售价一降再降

    钢材、铝材、橡胶、化工产品等是汽车制造业的主要原材料,特别是对客车行业,占其所有材料的70%以上。从2002年来,汽车用钢材、橡胶、化纤等原材料的价格便开始涨价,至今仍然居高不下。特别是钢材的大幅涨价,给客车制造企业造成大笔的损失。

    钢铁制品是汽车行业的主要原材料。这其中,整车厂直接的进料主要是构成车身冲压件的冷轧板,其它的悬挂、变速箱等零部件厂向整车厂供货。有消息称,根据以往经验,钢铁原材料价格上涨将导致冷轧板价格上涨8%左右。一般是一吨生铁形成0.95吨钢,若提高71.5%,不考虑上游企业成本的分摊和缓冲,根据每台车的尺寸和用材不等,重卡和大客自重在3吨以上,每台进料成本将上升3~5千元以上。这使以售价低廉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国内商用车制造业感到呼吸困难。据统计,客车车身用钢材和以钢材为主的几种配套件因涨价导致成本的快速增长,使6.6米左右的客车单车涨价达1000元以上。

    目前国内十种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仍在高位运行,较去年平均水平增长了30%左右;铝材每吨上涨600元以上;化工产品也在不断飙升。

    一方面是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暴涨,另一方面是各客车厂家为抢占市场份额,价格战愈演愈烈。一些厂家因其规格小,经营灵活,不计成本,恶意竞争,挑起价格战,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03年许多公司每辆客车主动下调售价2000元左右,但实际售价要比下调售价还要低1000元左右。2004年由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每台实际售价又平均下降了2000元。这里外一涨一降,就使单车利润降低了4000元。
 
    客车企业积极寻找措施降低成本

    成本提高,给当前的客车制造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因此塑造好成本优势,已是重中之重。企业一般力求通过调研、学习、分析,结合企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来决策配套供应的渠道。同时,还应制定多项节约措施,如对现有产品进行局部改进,努力提高产品销量,完善产品下脚料拍卖模式,改进定额管理和标准成本管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提高水、电、气等能源的科学管理水平,实现定额管理等。

    同时,企业应该全员发动,把降低成本的活动遍及到企业每一个员工,渗透到企业各个工作环节。学习日本丰田公司三年“抠”出3000亿日元的经验与作法,开展以“抠”成本为主要内容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压缩不必要的费用开支。

    河北长安客车有限公司提出的四步法降成本收到较为显著的效果。

    该公司以制造中、轻型客车为主,并有加工冲压件业务,需要大量的车身用钢材和以钢材为主的汽车配套件,但因钢材涨价今年将蒙受近千万元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积极采取对策,应对强大的压力。其四步法是实物提示法、开拓思路法、头脑风暴法、间断性寻找项目法。

    实物提示法即要求员工深入现场,观察与工艺有关的材料及操作方法,从中得到启示,得到降成本的项目及点子。如产品废料的利用、小件的磷化改为在槽中集中磷化、涨拉蒙皮工艺补充量的减小等。

    开拓思路法即对工艺上降成本项目提出者(主管各车间的工艺技术员),对他们进行重点提示,从工艺材料的使用部位以及工艺材料的使用方法举例,将大家的思路拓宽。如车间所用的硅酮胶按部位分档次实现降成本、6601系列客车折叠门模具改进等。

    头脑风暴法即以开会的形式组织有关人员一起讨论,把自己的想法大胆提出来,并对提出的项目进行汇总筛选,精选项目。如客车后备门骨架结构改进实现降成本、扶手板及固定板尺寸调整、同颜色的批量车降低面漆定额等。

    间断性寻找项目法是要求公司内工艺技术人员提出降成本项目,根据项目内容分阶段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关键是合理安排负责人和完成时间。根据技术人员的责任来综合分解项目,并且对原项目分解计划进行调整,把降成本项目放在首位,其他项目做平衡分解,这样既保证了降成本项目的完成,又基本不影响其他项目的进展。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