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厦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发布消息称,公司已与第二大股东厦门国有资产投资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书》,以440万元收购厦门国投持有的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1%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厦汽对金龙联合公司的持股比例将由50%增至51%,厦门国投对金龙联合公司的持股比例将减少至24%。此前不久,厦汽已将公司名称由厦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厦门金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种种迹象表明,如果实现对大金龙的控股权,厦汽坐上国内客车行业头把交椅的夙愿将指日可待。
三金龙"自相残杀"
在国内客车市场,人们对金龙品牌可谓是耳熟能详。三家名称中带有金龙字样的公司均在国内客车行业的五强之列。从去年的销量统计来看,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业内称之为小金龙)以13799辆紧随宇通客车之后,位列次席,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业内称之为大金龙)销量虽然有所下滑,但仍居行业第五,而大金龙所控股的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则以9085辆排在第三位,假如这三家的销量能够合计,将一举坐上行业头把交椅。
大、小金龙虽然是两家独立的法人企业,却源自于同一大股东厦门汽车股份公司,手握小金龙60%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的厦汽还同时持有大金龙25%的股份,并和东风等其他三家公司成为大金龙的均衡股东。
苏州金龙最初只是大金龙低成本扩张的一枚棋子。1998年初,大金龙设立苏州事业部,当年年底以技术、品牌、管理作价入股,与苏州创元集团合资成立苏州金龙。这三条金龙在客车市场上各行其道:大金龙主攻大中型客车,小金龙和苏州金龙致力于中轻型客车领域,但相安无事的局面并未持续太久。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元老胡信民一言以蔽之:"纯属利益使然,大家都瞄准了高端产品,原来的分工互补已经演变成了直接竞争。"
近年来,随着市场进入者的增多,低端产品利润空间迅速萎缩,面对利润相对丰厚的高档豪华大客领域,早已按捺不住的小金龙和苏州金龙双双决意挺进,这使本就同出一源的金龙系列看起来更加相像。
小金龙与大金龙原本同居一市、同出一门,且不说在外埠市场上相互叫板兵戎相见,单是对本地和周边市场的争夺就足以让这对"手足"反目成仇;而合作中羽翼渐丰的苏州金龙则不甘在大金龙的掌控中自缚手脚,尤其在经历了"职工持股风波"之后,"分家"的念头日益强烈。2001年6月22日,苏州金龙股东会决议职工持股,增资之后,厦门金龙股权由70%稀释为40.83%,苏州机械由30%稀释为17.5%,10个经营骨干代表金龙职工持有41.67%股权。对此,大金龙极为不满,双方发展到对簿公堂。2002年10月8日,这起"苏州金龙公司股东会决议纠纷案"经过二审之后,由江苏省高院做出终审判决,法院裁定苏州金龙的"职工持股"决议合法。至此,苏州金龙似乎顺利实现了对大金龙股权的稀释。
客车业竞争激烈
大、小金龙之间相互残杀,身为"家长"的厦汽自然无法视而不见,而苏州金龙这一大金龙低成本扩张的典范最终为其带来了"割股"之痛,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的苏州金龙脱离了大金龙的控制,对厦汽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
而当前我国客车领域的竞争形势更令厦汽如坐针毡。
我国眼下的客车市场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一方面,各路资本强势切入,不仅有一汽、东风这样的国企巨无霸,还有众多民营资本的涌入,包括家电巨头格林柯尔、美的,零部件领域的佼佼者丹东曙光,工程机械领域的干将湖南三一,江苏盐城的中大集团等。另一方面,原有的客车企业也已不再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强调相互关联的多元化经营。尽管大金龙已分别在武汉、苏州和绍兴拥有三大生产基地,但是苏州金龙的离心力太强反而成为其竞争对手。反观国内其他大型企业,其跑马圈地的力度也开始增强,如国内客车领域的另一龙头企业宇通客车正谋求在西北、西南、东北、东南通过兼并联合设立区域性生产基地,如今已经在西南和西北分别成立了重庆宇通和兰州宇通。而原先偏安山东一隅的中通客车近期也开始向外扩张,2004年便在新疆合资设立了新疆中通。
由于客车制造业本身进入门槛较低,组装客车的技术含量不高,因此,我国客车业一时间涌现出数以百计的厂家。有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的客车行业已经到了利润的最低点,可以说是利润的负增长。
厦汽做大契合厦漳融合战略
于是,有关整合大、小金龙优势互补对抗宇通的消息不胫而走。
据了解,大金龙的四大股东,原先分别为厦门汽车、东风汽车、华能综合产业公司和香港创兴国际有限公司,各占四分之一股份。四家企业谁都不能控股。后来,格局发生变化,华能集团想退出非核心资产,它所持有的股份便成为其他三家欲收购的俏货。最后,华能所持股份被安源股份收购。
2004年8月,厦门汽车以1.1亿元收购华能综合产业公司所持有的大金龙25%股权,合计持有大金龙50%股权,同时,厦门国投受让东风汽车所持有的大金龙25%股权,厦门国投的合作伙伴台湾三阳工业公司受让香港创兴国际持有的大金龙25%股权。由此,厦门国投及其关联方已完全控制大金龙。而此次厦门汽车受让厦门国投所持大金龙1%的股权,标志着厦门汽车真正实现了对大金龙的控股。
据悉,厦汽先控制大金龙,再以压倒之势整合大、小两条金龙,目标是:争取到底盘生产权,建成一个整车生产厂,把厦门汽车生产做大做强。2004年4月初,位于集美辖区的厦门机电工业区汽车工业城前期0.5平方公里的征地拆迁工程启动。据称,这个项目是结合大、小金龙及金龙车身等汽车工业骨干企业的易地搬迁、技术改造进行的,项目总面积为1.8平方公里,目标是建成东南沿海重要的大型汽车制造基地。
此外,厦门汽车现在与苏州金龙的关系已由过去的几乎敌对转成能坐下来商谈。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双方就股权问题几经洽谈,初步确定总体原则是由大金龙控股。
显然,当前厦门当地政府对于做大做强厦汽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据有关人士透露,早前已有政协委员建议中央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展至漳州市,即厦门、漳州两市合并,设立"厦门湾经济特区",建成一个成片的海湾型城市。这个方案目前正在报批过程中。厦门、漳州两市地理空间非常靠近,厦门岛对岸的漳州开发区的城市建设也已初具规模。随着漳州新区的东移以及厦门海沧新区的建设,两座城市的距离越来越近,直至完全融为一体。届时,厦门将真正成为福建省的经济龙头。由此可见,"厦门湾经济特区"的宏伟蓝图,是促使厦门汽车业做大做强的更深层次动因。
中国客车信息网 >> 市场分析 >> 新闻正文
整合大小金龙 厦汽直指客车业头把交椅
文章来源: 中国工业报 余凯 发布日期: 2005年4月26日
分享按钮
分享按钮
(值班编辑:吴奇)
▋新闻关键词:金龙
2005-4-20·金旅掀起“龙卷风”——厦门金龙旅行车公司成功探究
2005-4-19·生产增长率强行压缩46% 苏州金龙欲以服务走差异化竞争之路
2005-4-18 ·苏州金龙海格V系客车在BAAV上震撼出击
2005-4-15·从大金龙海外开拓战略看客车出口的优患意识
2005-4-13·金龙客车乌昌公路爆胎出轨
2005-4-13·厦门金龙客车经销商迁址谋发展
2005-4-13·把握奥运商机 “小金龙”进军北京(图)
2005-4-8·36辆金龙车加盟厦门
2005-4-7·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首获股东增资超2亿
2005-4-7·小金龙不断提竟争力,重建粤经销网
更多>>▋市场分析其它相关新闻
2005-4-26·轻客大卖场:甬城新登场的汽车销售新模式
2005-4-26·2005年一季度商用车(客车部分)产销综述
2005-4-25·宇通LPG公交再次批量进入广州(图)
2005-4-25·长城客车:换车不可能 赔偿不可能 退款更不可能
2005-4-25·舒驰客车与俄签订合同五年内出口5000辆客车
2005-4-22·我国十多座城市将建快速公交
2005-4-22·索斯科汽车门锁公司锁定中国客车市场
2005-4-22·三菱扶桑再次召回部分卡客车
2005-4-22·乘金杯客车逛集美新城
2005-4-22·2004年客车行业基础数据分析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