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少林汽车”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不仅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也得到了专家和国家的认可,这是客车行业乃至整个汽车行业的最高荣誉。在客车行业,河南少林的产品广为人知,但由于其长期保持低调的宣传策略,这个企业颇具神秘之感。2004年底,我有幸得到近距离接触“少林汽车”的机会,并产生了一系列的感想和心得,愿与大家共享。
“从无路处开路,无处无路”的企业精神贯穿了河南少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纵观“少林汽车”的发展,每一次的进步都与其恰如其分地把握机遇有关,但是培养把握机会的能力需要长期的积累,以下三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诠释“无处无路”的真正含义。
1、准确的产品定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994年有关专家预测,“少林汽车”很难跨进新世纪的门坎,但是河南少林在产品定位方面的优势,却令业界大跌眼镜。河南少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定位在行业内有口皆碑,虽然市场竞争激烈,“少林汽车”总能以自己的面目在市场中获得用户的信任,每次遇到挫折都会通过在产品方面取得突破而最终转危为安。
将市场调研当作制度来落实。早在1987年,河南少林在这方面就尝到了甜头:1987年初,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少林汽车”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产品改进,经过技术攻关,少林的柴油高顶旅游客车深受市场欢迎。正是有了这些收获,长期以来,河南少林一直将市场调研当作一项制度来落实,一方面,技术部门每月都要派人到市场上去,了解现有产品存在的问题和客户的需求,比较不同产品的区别和优劣;另一方面,营销公司专设市场部,市场部员工每月要安排固定时间,带着调查表,从事市场调研工作,并要求根据掌握的信息写出调查报告。新产品出来以后,首先要经过跑市场的业务人员进行内部评议。据介绍,在紧跟市场的基础上,“少林汽车”新产品的成功率基本保持在85%~90%之间,大大节约了产品的开发成本。
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深度挖掘。河南少林的产品定位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阶段而不断调整的,现阶段的产品策略是巩固轻型车、发展中型车、逐步开发大型车。轻型车是“少林汽车”目前的主打产品,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轻型车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2004年,河南少林共计销售各类客车5572辆,列行业第5位,其中SLG6605系列产品销售3109辆,占总销量的55.8%,在全行业6~7米系列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9.48%,排名第一。
不断创新。2004年6月,河南少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被列为河南省100家重点企业之一,其发展规划得到了河南省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肯定,近期规划是:2007年产量要达到20000辆,产值要达到34.9亿元。从中我们能够清楚地感觉到“少林汽车”下一步的努力方向,豪华大型客车在以后的生产和经营中所占的地位会越来越重。2004年河南少林精心打造了“赛凯龙”和“瑞麟”两款大型客车。2004年3月这两款产品在北京商用车展上一亮相便受到了用户的关注,10月,又同时通过了省级新产品和科技成果鉴定,经过2004年牛刀小试之后,会成为2005年又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2、要深入研究国际市场。
河南少林在客车行业中具有许多成就,其中产品出口尤其突出。“少林汽车”的出口历史可以追溯到1991年,以边贸的形式出口朝鲜首次敲开了国际客车市场的大门后,河南少林利用其在轻型客车领域的相对优势,把业务突破口瞄准了发展中国家,以实在的质量、低廉的价格、完善的服务逐渐在国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先后出口到朝鲜、越南、南非、尼泊尔、印度、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2004年5月,河南少林与哈萨克斯坦签订了千台订单,成为中国客车行业出口的“第一大单”,在行业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客车出口方面,河南少林的周聚民总经理倡导,要深入地研究国际市场。
首先,中国客车参与国际竞争的条件已经成熟。中国的客车产品价格比国外的高档产品低,技术比一些发展中国家好,客车企业的制造工艺和匹配能力已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从近几年客车出口的发展趋势来看,市场前景广阔。
其次,要重点研究国外客车市场的需求特点。国际客车市场也有高中低档之分,应该根据产品的不同定位,采取不同的市场策略。“少林汽车”在中普档轻型客车领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所以将出口目标确定为中亚、非洲等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无序竞争的结果是多败俱伤,中国客车要想避免出现类似中国摩托车出口那种自相残杀的局面,就必须边开拓市场,边构筑服务网络,一切都要为打持久战做准备。中国客车参与国际市场角逐的成败,将取决于企业产品品牌嫁接、网络布局与当地是否水土相服。
3、树立名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
2004年9月,“中国名牌产品”的评选水落石出,本次“中国名牌产品”的评选首次将汽车纳入视野,最终“少林汽车”和郑州宇通、厦门金龙、厦门金旅荣获汽车行业中首批“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河南少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树立名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方面大有文章可做。
①、在质量控制上:变压力为动力,为名牌添彩。
在名牌评选的过程中,“产品质量处于领先地位”排在评选条件的第一位。周聚民总经理要求,在管理方面,要严格按照ISO9000质量体系要求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各环节都能在受控状态下持续有效地运行;在控制方面,要建立约束和监督机制,不仅每道工序要设专职质检员,而且要将下一道工序对上一道工序的监督作用落到实处。
②、在产品开发上:农村客车市场上的“中国名牌”会更有现实意义。
少林汽车在产品链向上延伸的过程中,对需求量最大的农村客车市场也给予了重点关注。2004年3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文昌说,“我们把‘农村公交’纳入发展规划,不仅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非常注重企业的社会效益”,可见,河南少林对农村客车的开发起步很早、立意也很高。我们认为,农村客车市场是客车行业的最后一块“处女地”,而“少林汽车”在这块市场上的根基在行业内一直名列前茅。
③、在营销策略上:借“中国名牌”东风,扩大出口份额。
“中国名牌”对产品的市场表现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客户的购车心理也会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是一种十分有利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表现在产品的出口方面将会更加明显。
④、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招鸾引凤,夯实人才基础。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河南少林从诞生之日起就将人才培养作为企业管理的工作重点,从1994年首次从人才市场上引进大、中专毕业生起,河南少林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采取了更加现代化的措施,每年都稳定的保持吸收有20多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和10多名委托代培的毕业生加入到河南少林的员工队伍,这些新鲜血液将是河南少林未来的栋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之后,招贤纳士的人才招聘信息在“少林汽车”的网站上开设了专栏,从中可以看出河南少林对人才的需求和渴望。
⑤、在企业发展战略上:组建少林汽车集团,为高速、健康发展增添筹码。
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只是河南少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更加快速发展的起点。2004年11月,少林汽车集团正式成立,周聚民先生被任命为集团总裁,并将集团总部定在郑州。集团以河南少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母公司,与郑州市金根汽车饰件有限公司等其他6家法人企业共同组建,为高速、健康发展增添了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