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动态信息 >> 新闻正文
少林客车打造“中国元素”
文章来源: 中国汽车报 张世科 陈静仪 发布日期: 2005年1月5日
分享按钮

    中国轿车自主开发如何体现“中国元素”,是眼下汽车圈的热点之一。相形之下,在竞争较充分的客车领域,“中国元素”则体现得相对明显,成长起来的自主名牌也最多。2004年,少林、宇通、金龙、金旅等四大客车品牌荣膺“中国名牌”称号就是最好的注释。
   
    “我们从不迷信外国所谓的先进理念,认定只有民族的才是最具生命力的。”河南少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少林客车)总工程师李秀勤说:“抄袭别人永远长不大,强不了。客车自主开发的灵魂是原创性和本土化,如果一味模仿洋人,走不出别人的影子,无异于舍本逐末,没准儿就会闹出邯郸学步的笑话来。”
   
    这几年,“做秀”之风劲吹中国客车界。不少企业不愿意埋头苦干奋起直追,而是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变着花样炒作包装,其背后折射出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如果抠掉商标,随便找几款国产大客车摆在一起,一般人很难分清是哪个厂家生产的何种品牌。”可见,外形趋同化已成为中国客车的通病。
   
    “不过,应该看到,有实力的企业已跨越了抄袭模仿的初级阶段,原汁原味的‘中国元素’正渐露峥嵘。”多年来,少林客车在自主开发之路上的艰难跋涉,锻炼了研发队伍,积累了富贵经验。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少林汽车公司就高擎自主开发的大旗,多年来已相继开发出先行者、无限、德龙、瑞麟、丽莎等6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形成了以中高档为主,兼顾公路、旅游、公交客车,涵盖大中轻型领域的合理架构。
   
    在少林汽车人看来,客车是一所流动的家,乘客渴望感觉到的无非是家一样的温馨舒适。所以人性化决定着其是否有亮点、有卖点、有竞争力。少林客车从人文关怀做起。比如,过去乘客所担心的行李架上掉东西砸人的现象,一直不能有效解决,这个看似简单的小问题却令客车设计师们头疼不已。少林客车公司捅破了这层窗户纸——用新型材料制造的航空式行李架,不但增加了美感,而且还降低了成本。
   
    对销往西部地区的客车则进行针对性改进,大多加装了双油箱和双水箱,增加了轮胎宽度,调整了离地角和离地间隙,强化了悬架刚度,博得了西部用户的青睐。
   
    为满足长途旅客流动办公的需要,2003年以后生产的10米以上大中型客车,专门增设了公务舱。在公务舱里乘客可以洽谈业务,可以上网冲浪,引信了中国多功能客车(MPB)的新潮流。
   
    “非典”以后,少林客车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导入了自然健康理念,通过见机把自然风引入风道,经过过滤杀菌,用对流的自然风空调取代了原先的压缩机空调。
   
    登上少林客车试乘试驾,仪表板、储物盒、司机扶手、手机充电电源……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打开行李舱,维修设备卡具、驻车止滑具等规规矩矩地镶嵌在方便又不影响行李存放的侧壁上,让驾驶人员感觉很是体贴方便……
   
    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是少林客车得到市场认可的利器。2001年造型活泼可爱、动感十足的小蓝鲸、小白鲨系列,顺应了8米客车后置发动机的潮流,公路客运企业争相购买。2002年开发的无限系列,产品涵盖6米-8米范围,以高档的配置中档的价格迅速走红,当年销售1200台,批量出口哈萨克斯坦,成为拳头产品至今热度不减。2003年推出的赛凯隆、德隆、丽莎系列,在公交、旅游两大市场多有收获。2004年精心打造的瑞麟12米豪华大巴,年初在北京商用车展一亮相便受到了用户的关注,全年销售突破100台,成为又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少林客车人在自主开发方面迈出了大步,不过,“客车自主开发有外延与内涵之分,国内当然仍然是围绕外型和内饰等外延展开的,真正涉及底盘发动机等内涵的自主开发乏善可陈。我们的自主开发还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相当大。”少林客车技术中心主任赵红光如是说。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