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市场分析 >> 新闻正文
汽车产业模块化与集成化比较研究
文章来源: 《汽车工业研究》(2005年第11期)作者:袁鹏程 秦远建 发布日期: 2005年11月30日
分享按钮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公司兼并重组已成为汽车产业较为活跃、盛行的经济合作方式。在20世纪末,这种方式达到了空前规模,戴姆勒—奔驰和克莱斯勒的合并,雷诺与日产联合,通用与菲亚特结盟,通用兼并大宇等,从而形成了当今世界汽车产业的新格局。

  在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外合资企业占很大比重,经营方式的融合是合资成功的关键。在创建国内汽车自主品牌、构建民族汽车产业的伟业中,研究汽车产业经营方式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汽车工业的模块化与集成化作了比较研究,并对合作企业提出了经营方式的融合策略。

  一、汽车产业的模块化

  1.模块化的内涵

  “模块”概念是由IBM公司首先提出的,IBM先将计算机系统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并确立其明确规则,于1964年,IBM公司生产开发出世界上最早的模块计算机系统。由于广泛采用模块设计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电脑产业的创新速度。

  在产业经济与产业组织领域里,模块化理论逐步形成,其应用也对各个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日本产业经济学者青木昌彦先生对“模块”下的定义是:“模块”是指半自律性的子系统,通过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由这个概念,把按照某种联系规则将可进行独立设计的子系统(模块)统一起来,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的行为,称为“模块化整合”;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或过程按照一定的联系规则分解为可进行独立设计的半自律性子系统的行为,称为“模块化分解”。

  2.模块化在汽车产业中的适用条件

  ①汽车生产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每个零部件都能作为一个子模块存在于整个系统中,也都能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成为独立的产业,这为发挥模块化带来的生产和组织优势创造了重要条件。

  ②汽车被模块化分解后,形成许许多多的子模块,这些模块可以独立设计和制造,最终进行组装,改变了传统的序列生产方式,达到平行操作。

  ③在模块化分解的条件下,风险得以分散,各个模块只需要承担相对确定的风险,从而使得企业抗御行业风险的能力增强。

  3.汽车产业模块化特点

  汽车产业的模块化包含开发设计的模块化、生产组装的模块化以及组织模块化,前两种模块化需要汽车制造商与模块化供应商具有良好的合作愿望、相似性以及信息共享,而后者是由于产品结构与组织结构有一定的关系。

  通过模块化,汽车系统就能分解为一系列相对独立的具有特定功能价值的模块(子系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企业之间的关系。系统中的所有企业划分为两类:系统设计师和模块供应商。汽车产业的模块化对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汽车子模块的独立设计。

  模块化设计是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分解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产品,以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设计方法。

  在模块化的产业结构下,汽车各模块只须遵守固定的标准,分散在各个企业进行独立的设计和开发,从根本上改变了产品的设计模式。此外,模块化还使得汽车能够以较少的、更好的零部件进行升级换代,从而使整个链条的生产都处于较高的水平。

  (2)子模块的可变性与延展性。

  汽车系统的不确定性要求各模块具有可变性和延展性。子模块可以通过添加、拆分、整合、转化等“模块化的操作”,以适应模块临时的改变,保证系统运行的最佳效果;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可以通过合并模块、拆分模块等使整个生产链条符合市场的要求;模块可以通过扩充子模块的办法来完善甚至改变模块的功能;模块可以从上级模块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产业,开辟广阔的市场等。

  子模块的可变性和延展性使整个系统更加富有弹性,更容易适应现代市场瞬息万变的需求形势。

  (3)改变市场结构,加强企业竞争。

  在模块化的影响下,产业集群式的市场结构逐步形成。由于模块化的特点,使得越来越多的模块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和聚集,在某一特定领域中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集中的企业和机构大量积聚,形成某一个模块的汽车产业集群。

  模块环境下,企业竞争更为激烈。上级模块对下级模块的选择具有开放性,能够达到功能标准和界面要求的子模块,均在选择范围之内,因此,企业必须把握技术的发展方向,不断对产品进行改进和创新,力争在市场上取得有利地位。模块选择的开放性,加剧了企业的竞争激烈程度,研发水平和技术创新是取胜的关键。一些研发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容易与上级模块企业合作,使之融入上层的模块,成为它的子模块,达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模块与子模块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二、汽车产业的集成化

  1.集成的内涵

  集成是一项活动过程和结果,同时也是一种方法。集成突出强调集成主体的目的性、组织性和行为性。因此,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被广泛用于构造复杂系统和解决复杂系统的效率问题。

  企业集成是通过连接企业所有必需的功能和异构功能实体来方便跨越组织界限的信息流、控制流和物料流的传递,通过改善企业内的通信、合作与协调,将企业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达到提高生产率、柔性以及应变管理的能力。企业集成的内容包括企业的组织、经营过程、人员、制造资源与信息系统,不同的企业集成方法,都是在不同深度和广度上实现企业内不同实体之间的通信,提供信息技术应用之间的互操作并协调功能实体之间的执行,使得整个企业协同优化的运行,以完成共同的企业目标。

  企业集成的分类:按企业集成的深度划分,可分为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和知识集成;按集成的范围或广度划分,可分为松集成和全面集成、横向集成与纵向集成、企业内集成和企业间集成;按企业集成实现的层次划分,可分为物理集成、应用集成、过程集成和企业间集成。

  2.汽车产业集成化的构建及特点

  汽车产业的集成化是与模块化截然不同的企业经营方式,它致力于提高集成系统内相互发生作用的组织、个体及系统之间的协调能力和协同效果,它通过信息、制造和现代管理技术,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关的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有机地结合并优化运行,实现不同阶段的信息交流与协调。因此,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需紧密联系、密切合作,供应商和整车制造商须一起工作、检查,以确保所有车辆子系统的完美无缺是汽车产业集成化的最重要特征。

  构造集成化的供应链是实现汽车产业集成化的必然要求,实行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是现代汽车产业取胜的关键所在。汽车产业集成化供应链构建包含汽车零部件集成供应和整车集成销售两个方面,具体过程即为:以集成化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汽车制造为集成的主体,以信息管理为手段,在核心企业战略的框架下,提出并建立汽车产业集成化供应链系统,顾全供应链上所有节点企业的整体利益的前提下,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使得零部件供应商、汽车制造商、销售商以及最终顾客能够整体协作,产生协同效益。

  (1)零部件集成供应。

  汽车零部件集成供应,即在集成化供应链环境下,零部件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为了降低供应链总成本,降低库存,增强信息共享,在一定时期内建立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和共同获利的战略合作关系。其核心内容是实施零部件集成供应战略,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低成本、高质量、柔性生产和快速反应。

  (2)整车集成销售。

  销售集成是构建集成化供应链重要一环,实施整合营销战略是实现销售集成的最佳方式,它是指将汽车产业集成化供应链上各自独立且相互分散的车型、人力、网络、用户等资源进行有机的组合,构造相互协作、资源共享、风险分摊、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伙伴利益共同体的整车销售新模式,通过形成战略联盟形式的、互利互惠的网络型营销组织,来提升汽车产业集成化供应链的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汽车产业的集成化的特点重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集成化供应链需要有核心企业,而链上的其他节点企业围绕这个核心企业展开业务,在汽车产业集成化供应链中,一般是由汽车制造厂来充当这个角色。

  其次,集成化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受益。

  最后,集成化供应链强调的是集成系统内节点企业的整体利益,零部件供应商、汽车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通过资源共享、相互协作,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三、汽车产业模块化与集成化的比较

  1.产品结构上的差异

  模块体系结构在结构上是由柔性的,具有高度标准化的协同工作能力和子系统有标准化的连接,因此,任何能够获得标准界面的模块制造商均有可能成为上级模块的供应商;而集成化体系结构使得产品趋向于具有复杂和非标准的界面,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具有显著性特征或独一无二性。

  2.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差异

  模块化的经营方式使得供应链商上的供应商、顾客和伙伴之间具有相当地灵活性和可互换性关系,各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以及对产品功能的改进与提高;而在集成化供应链条件下,链中的成员在地理上、组织上、文化上、在电子联系上相互接近,节点企业之间呈现既相互合作又相互依赖的关系,新进入者具有相当高的进入障碍。

  3.产品特征与部件关系的差异

  在模块体系产品中,部件与它的功能之间一般是清晰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一个部件仅仅具有一种功能,而一种功能仅有一种部件所具备;相反,集成产品趋向于有一个部件相互交织以至于每一个都执行者一个以上的功能。

  4.经营重点的差异

  汽车产业的模块化是将汽车系统分解为一系列相对独立的具有特定功能价值的模块,这些模块可以独立设计和制造,最终进行组装,达到平行操作,各子模块制造企业只需要达到界面标准和功能要求,就可能成为供应链中的一员。因此,在模块化经营方式条件下,其经营重点是模块的分解和各模块的设计与制造水平,各模块生产企业的应该是大力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势力和竞争能力。

  但是,汽车产业的集成化供应链是运用信息、制造和现代管理技术手段,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关的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有机地结合并优化运行,实现不同阶段的信息交流与协调。所以,集成化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的合作和协调是关键,其经营重点应该是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节点企业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在保证整体效益的前提下,使得零部件供应商、汽车制造商、分销商、最终用户的利益也能达到最大,实现“双赢”。

  四、“四维并行工程”设计和模块化集群

  1.汽车企业的“四维并行工程”设计

  汽车具有结构复杂、同步操作和不确定性的特征,决定其模块化的设计与制造的经营模式;而在汽车产业领域中,构建集成化的供应链是现代信息与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汽车市场的不确定性更加突出,汽车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汽车产业供应链体系内的各企业或子系统、以及各供应链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使得由汽车产品的单一竞争转向市场、产品、工艺、供应链的综合竞争,汽车企业的“四维并行工程”设计是建立产品体系结构和供应链体系结构联盟的重要方法,有利于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四维并行工程”设计是将营销、采购、工程和运作同时参与的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工艺开发、供应链开发。其特点是保持业务模式的灵活性,即对于复杂的界面和相互作用的产品子系统,需按照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加强同供应商的联系和协作,而对供应是标准的、界面界定很明确的零部件,可以按照模块化方式经营,做好模块的分解与整合工作。其目标是汽车零部件能被及时获得,汽车制造及时进行,减少设计变更和再设计的数量,达到供应链系统整体利益和子系统利益的“双赢”。其重点是供应链体系结构设计,它关系到汽车产品体系结构、产品开发速度以及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顺畅与否。其难点是如何设计组织结构、运用何种通信技术和管理手段、怎样安排操作流程,实现各职能部门、开发团队、供应商、合作伙伴的业务同步性,真正达到“并行”的效果。

  2.汽车产业的模块化集群

  产业集群就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集中的企业和机构的集合。由于模块化的特点,垄断状态的市场结构会逐渐转变为产业集群式的市场结构,在汽车行业领域内,这种模块化集群发展模式已经通过实践所证明,因此,这种模式是现在乃至将来发展我国汽车行业的重要途径。

  高度专业化分工是模块化集群的重要特征。由于模块供应商只生产某一类模块,企业较容易获得大批量模块生产的规模优势,使企业能够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模块集群,通过突破企业的组织和空间的有形边界来延伸企业和集群的无形边界,减少单一企业的投资风险,保证和加速实现整体的市场目标,使集群成为高度柔性的敏捷制造体系。

  模块化在集群中能产生创新动力。各模块企业只是产业集群诸多企业中的一员,很少有企业处于垄断地位,而模块的开发和选择具有开放性特征,这样,加剧了企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模块的开发周期会大大缩短,技术水平也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此外,由于模块企业具有自由的设计空间,加快了企业的产品创新速度,推动了整体行业的创新。企业只能通过比竞争对手更高效的学习和创新,来实现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更大程度的提升,并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