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民王女士向本报反映,她觉得省城目前一些新型公交车在设计上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王女士告诉记者,近年来,合肥市各个线路陆续换上了新型公交车,这些车子虽然车内环境很好,但在一些方面却令乘客不是很满意。首先,新型公交车车厢后部都是座位,在座位上方没有垂吊的扶手,只有一条相当于扶手的铁栏杆横贯车厢。这条铁栏杆非常高,个子矮的乘客很难够到铁栏杆,没有扶手不但不方便也不安全。其次,新型公交车在前后轮胎突起的地方,座位都比较高,但旁边却缺少相应的防护栏杆等设施。有时候车速太快或者车辆拐弯的幅度较大,乘客坐在上面容易摔倒,对于老人和小孩来说,危险性更大。
昨天傍晚,记者在已更换了新型公交车的119、129、139等路线上观察到,情况正如王女士所反映的。
王女士建议,公交部门在购车的时候,可以更多地考虑车内设计是否具有人性化,如果条件许可,可以邀请一些市民来“试坐”,听听普通市民的意见。
那么,公交部门在购车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负责采购车辆的合肥市公交集团机务质检部范部长告诉记者,在购买车辆时,他们主要从车子的配置方面考虑,比如车辆的发动机、大的零部件等。具体的乘车环境,比如座位的数量、栏杆设计等一般是由客车厂设计的,他们很少作考虑。范部长同时表示,该市民的建议提得很好,以后他们在购车的时候,会把市民的意见反映给厂家。